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
(2022-03-27 22:46:10)分类: 财经 |
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研究联席主管王斌在第24届瑞信亚洲投资论坛(AIC)上表示,预计短期电池提价还会持续,或在二季度进一步提价20%,整车价格也或小幅提升。但中长期而言,技术进步仍将推动成本下降,例如此前蔚来汽车宣布正式推出三元铁锂标准续航电池包,采用三元锂配方与磷酸铁锂配方混装的方式降低电池成本。此外,CTP(Cell-To-Pack,无模组)技术和CTC电池系统(CelltoChassis)也有助降本。
长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率正在加速。根据汽车之家统计分析,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共实现注册销量650.14万辆,较2020年增长了108%,渗透率达到10.2%。
3月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1.7万辆,同比增长189.1%,环比下降24.1%,环比降幅小于前几年幅度。受到涨价的影响,新能源乘用车1月下旬订单表现疲软,但2月有明显回暖,零售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1.8%,较2021年2月8.1%的渗透率提升13个百分点。
上游涨价潮来势汹汹,但瑞信研究团队最新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73%,较此前预测的62%大幅上调。同时,该机构预计,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在2030年也将达2.8亿千瓦时(TWh),较此前预测的1.8TWh大幅提升,意味着2021年到2030年的全球电池需求将以28%的复合年化增速攀升,实属惊人。
根据记者近期的采访和调研发现,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占据整车成本最大部分的动力电池成本骤增,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提价,将压力传导到新能源车企,而车企再将压力传导至消费者。目前是下游车企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期,因此竞争激烈的中下游企业即使提价,很多时候也属于“亏本赚吆喝”。
除了锂价的飙升,近期镍价也受到关注。不过,王斌对记者表示,镍供给常年都处于过剩的状态,即使去除俄罗斯的出口量,还是会处于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硫化镍用于电池负极生产,占到6%~7%的电池成本,因此镍价需要飙升很多才会导致电池价格出现一点点的涨幅,目前来看问题不大。”
王斌也认为,过去几年的技术进步也将推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使得新能源车更加普及,未来这一趋势仍会持续,短期的涨价仍是一个小插曲。
就技术创新而言,他举例称,去年9月23日,蔚来汽车宣布正式推出三元铁锂标准续航电池包,该电池包采用三元锂配方与磷酸铁锂配方混装的方式,相比于老款70千瓦时(kWh)电池包不仅容量增加了5kWh,且循环寿命有所提升,而且混装方式也降低成本。
目前,磷酸铁锂(LFP)与三元锂(NCM)电池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两者固有的理化特性,无论是LFP,抑或NCM都存在明显的长板与短板。其中,LFP的优势在于相对的高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但冬季表现差;相反,NCM虽然存有能量密度高、冬季低温性较LFP好的优势,但其较高的活性也带来了较高的安全风险。随着锂价飙升,LFP的市占率短期可能会攀升,成为更多车型的首选。瑞新目前预计,LFP市占率在2025年可能会达到67%(2020年仅为38%),LFP的全球市占率到2025年也会达到15%,2020年仅为0。
此外,技术的革新还包括电池包设计的变化。王斌表示,CTP(无模组)技术可以实现30%的降本,而CTC电池系统又降成本降低5%~10%,2022年二季度可能会问世。同时,整车厂为了提升市占率,不排除会控制涨价幅度或进行打折,因而中长期看,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判断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