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二十六章及感悟
(2010-06-26 11:58:16)
标签:
小儿推拿捏脊古传中医医道同源道德经黄帝内经时间简史医行天下 |
原本以为这一篇极长(迄今为止最长的一篇),背起来会非常困难。可是真正面对它开始背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那么难:-)我只需将这一“长篇”分成三小段,逐个解决就OK了。其实许多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真有心要解决的话,总能找到办法,而且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当然,反之亦然。
以下的二十六章按照自己分解背诵的三段录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无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者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对于这一段我也有一些小疑问和小感悟:
1。 “其事好还?”是做何解?到目前为止我还未想明白,盼望网友能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2。老子一向在书中论述的都是以天、地、道、王为主体,人物方面则以圣人、吾(我)、百姓等为主。在第二十二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首次出现了君子,这一篇则是第二次以“君子”为描述主体。那此篇的“君子”应该就是指“以道佐人主者”吧?
3。老子一直强调的是无为,不治,虚无,超然等的修道境界,但是从这一章的内容来看,其实单单无为可能还不够,否则“君子用兵”虽是“不得已而用之”,却也需要军事家的谋略和战术,而且也不得不面临“杀人众多”的局面。那此时还怎样做到“无为”呢?
4。最近在“医行天下”的博客上看到萧宏慈老师要处理的纠纷,一位我十分景仰的中医大家遇到高手挑战时应对的方式(“我从不挑战别人,但是被人挑战我也不怕,处之泰然”),包括自己在行中医之路时遇到的几道小坎儿等,都感到虽时时抱有“与人为善,行善积德”和“恬淡为上”的处世之道,但是却也不得不心中有“器”来解决随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就好像瑞士虽是一个永久中立的国家,却实行全民兵役制度一样。
上述只是自己学习时的疑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还望各位有缘人拍砖,指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