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摇滚民谣流行成长 |
分类: 老赵的杂文 |
音乐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形状可言?我觉得确实是有形状的,它应该是圆的。要解释这个观点,我觉得把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历程简单摆一摆,大家也许就理解了。
高中的时候,正处于叛逆期的我,是一个典型的摇滚乐迷。国外的METALLICA、NIRVANA、GUNS AND ROSESE,国内的崔健、唐朝、魔岩三杰、许巍(许巍的第一张专辑是相当灰暗颓废的,和现在完全不同)等等,都是我的精神领袖,让我顶礼膜拜。那时候年轻,我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其他的音乐形式,猖狂的以为除了摇滚是真实的,其他全部都是虚伪的。
教我吉他的音乐老师有一次对我说,不要看不起流行乐,全世界数亿的流行乐迷,有它风靡世界的道理,不要把别人都当傻瓜。为了不让我钻牛角尖,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我师兄的亲身经历。这位师兄是个蓝调爱好者,把ERIC CLAPTON奉为真神,天天苦练《泪洒天堂》、《小羊羔》等经典作品。在后来一次的演出中,他在台上兴奋的弹奏《小羊羔》时被下面的观众哄了下去。回来后,老师告诉他,中国有几个听CLAPTON的,人家想听的不是那个,你还跟那自得其乐,自取其辱,多听听其他的东西,长长见识。
上了大学以后,与以前一起玩乐队的人分开了。一时对摇滚乐也迷茫了起来。在宿舍同学的带动下,我听起了校园民谣,淳朴的乐风,如阵阵清风拂面,我发现原来民谣其实也是那么真实,直击人的心灵,会把人听哭。毕业离校前的那个晚上,当我们在女生宿舍门口大声唱着“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泪流满面,没有人会怀疑那个夜晚,那些誓言和那些歌声。
参加工作后,我又在别人的影响下,听起了流行,又听了些古典,发现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只要是经典,同样震撼人、感动人。
一次上班时,同事说起,我家小姑娘(10岁)天天听《我们都是好孩子》这首歌,感觉很好听。我好奇,搜索了一下,王筝演唱,这之前我只听过他与其他歌手合唱的《想把我唱给你听》。把整张专辑下来后听,发现真是才女。通过王筝,以前从不听女生歌曲的我,又喜欢上了听女生歌,又专门找天后王菲的歌听,确实与众不同,我想这么好听的音乐为什么以前从来不注意呢?别人提起的时候还笑人幼稚,其实是自己太幼稚,太狭隘,太固步自封了,简直就是井底蛤蟆。
前不久,在一个音乐讲座似的音乐会上,听到乐队演奏《蓝色多瑙河》时,居然起了鸡皮疙瘩。这个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必奏曲目,和国歌一样不报幕就直接演奏的曲目,每当金色大厅响起那熟悉的圆号声,全场就会自动响起雷鸣的掌声,经典中的经典。后来和我一起做原创音乐的老李跟我说过一句话,你起鸡皮疙瘩,就说明找到感觉了。我想,那时候我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多瑙河中畅游了。
现在,我越来越弄不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了。以前曾经非常追捧的音乐人,风格也在悄然中发生了变化。许巍不再颓废,越来越超然,窦唯不再压抑,音乐越来越纯粹,一直带有些淡淡忧伤的校园民谣旗帜高晓松,也写了些发泄、愤怒的作品,他们都在尝试,都在改变。我想他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对生活的理解像我一样在发生着变化吧。这种改变有个例子可以很好地阐释。我听过老鹰乐队两个版本的《加州旅店》,第一个版本是他们年轻的时候的作品,第二个是他们年老后的不插电演唱会版的,后者是现在最广为流传的版本,你跟别人一提《加州旅店》,人家肯定不会想到年轻的时的那个版本。一帮老头子的坐在舞台上悠然自得,挥洒自如,把歌曲演绎得更加深刻,我想这可能就是岁月沉淀后的结果。
最后,再回到前面的问题,音乐是什么形状的?我说是圆的。因为,如果你站在原地不动,不可能看到音乐的全部。音乐诠释的是生活,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
http://img.users.51.la/3879566.as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