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三分,两分眼泪一分微笑——我所经历的汶川大地震(第一天)
(2012-09-10 09:1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按:这是我2008年5月12日记下的日记。从那天起的七天里,我记录了我所经历的汶川大地震的点点滴滴。这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之一。这些日记当时只发布在了我的腾讯博客和天涯博客中。刚刚在网上看到了云南地震的报道和现场图片,四年多前所经历的一切又在脑海中沸腾起来。于是重读这些博客,并一一复制过来,在新浪博客也留一份。
从5月11日至今,我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会超过5个小时。脑子没有闲过,泪水没有停过。在这短短的9天,我仿佛经历了一世,又恍若一直身处梦中。
5月10日,我办妥了从成都商报辞职的一切手续。在这之前,是近一个月的痛苦煎熬和矛盾挣扎。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新闻岗位,但又按捺不住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的渴望。
5月11日晚,我请了几个相处得极好的商报同事一起吃饭。同事蔡军早就说好了,当我离开商报时,我的“离别饭”由他埋单。饭后我们去了KTV喝酒唱歌。在离愁别绪中,我喝了很多酒,也流了很多泪,只是,那是一种别人看不见的眼泪,也只是为自己个人的人生转折而流。
回到家已是凌晨2时过,我辗转难眠,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从此你就不再是一个新闻记者了,不再是那个仗剑江湖慷慨悲歌的侠客了!你要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新生活!
清晨7时过,我就再也睡不着了,心中仍然充满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和失落。
9时,建光开车把我送到了红星路口,他去了报业大厦,我坐公交车去了新公司上班。
坐在新的办公桌前,我的心情已趋平静,正尝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人生角色中去。那时的我我还不知道,这一天的下午,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将会发生一起怎样空前的灾难,而这次空前的人间灾难对我这个刚刚逃离新闻战线的“逃兵”来说,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复杂而深切的悲哀。
在新公司,我的职务是文学总监兼一个栏目剧的总编剧。上午,我做好了一个电视连续剧的策划案草案,吃过工作餐后后又开始审查室内情景喜剧《新邻居时代》的几个剧本。
下午2时过,我还因与执行制片人、我的朋友杨波争执了几句而心中略有不快。我一边改稿,还一边在想着应该怎么和她沟通一下。
10分钟后,劫后余生的我与杨波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小肚鸡肠。此前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全是真挚的感情。
2时28分,我正在填写一集剧本的总编剧审查意见,大楼突然开始一阵震动。震动最初还不是特别剧烈,我还不是太在意。因为此前,我个人曾经核实采访过多次“高楼莫名有震感”的新闻报料,而原因往往是楼下地面上有压路机之类的大型机械施工的缘故。我完全没有想到,这居然是地震!这居然是高达8级的地震!我居然会亲历这样一场特大地震!
坐在对面办公桌的波波问我:“亚玲,怎么回事?”我说“别紧张,可能是压路机在施工吧,我以前遇到过几次了”,话音未落,整幢楼就剧烈地摇摆震动起来。我想到了地震,只是不敢相信。与此同时波波大叫一声“不好,是地震!”我才意识到,真的地震了!
我大叫一声“快躲到桌子底下去!”,随后我们都钻进了桌底。波波的老公、制片人王征也赶了过来,钻进了桌底。
我们的公司在11楼,摇晃震动得十分剧烈,简直就如荡秋千一样。办公室中不停传来某样物件被晃倒在地发出的巨响。一声接一声,轰,轰,轰!
我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处境,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嘴里不由自主地喃喃着:遭了,遭了!
当时我真是害怕极了。我想到了建光,想到了女儿幺幺,我不想他们失去我,我害怕他们失去我之后的悲伤。
短短的两分钟犹如一个世纪那样漫长。王征突然说:“我们不能待在楼上,我们得马上转移到楼下。”
我们立即钻出桌底,拿起手提包,跌跌撞撞地朝楼下冲。刚出办公室,王征就滑倒了,原来饮水机已被晃倒在地。我扶起他,大家一起朝楼下跑。王征边跑边提醒我们几个女同事:把鞋子脱掉,这样跑得快些!
这天我穿的是一件黑色绣花的吊带长裙,配了一双尖细的高跟凉鞋,用牛皮绳绑在脚上的那种,一时根本脱不下来,甩也甩不掉,我只能磕磕绊绊地往楼下走。后面的同事在催我跑快点,我实在跑不快,担心挡住了后面的人,就让到了一边。不过还好,大家都顺利地跑到了底楼。这时王征提醒我们,说进地下停车场最安全,不然楼塌了还是会砸到我们,但我害怕被深埋在地底,坚持往街上跑。他们也就跟着我跑上了街。
一到了街上才发现,满街都是人,表情都是一样的慌张。我们开始给各自的亲友打电话,可是都打不通。我不敢想象身在22层高楼办公的老公怎样了,我们的报业大厦还挺立着吗?我焦急地反复拨打电话,直到耗尽一块电池,仍是一个电话也未通。近1个小时后,我才接到老公借同事手机发来的短信:你情况怎样?与家中联系上了吗?
家中一直联系不上,但我还不是太担心。因为我们买的是框架式结构的新房,而且就在底楼,应该不会有事。但我却知道我年迈的父母、奶奶肯定会为我们担心,我为他们的担心而担心,焦急而焦急。
整个下午,我们都很慌乱。最后我们大着胆子来到地下停车场,王征把他的车开了出来。此时,满大街都是人和车,乱成一团。我们只能把车停在附近的一处相对空旷一点的街边。
我们打开了收音机,这才知道,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了7。8极大地震!
成都交通台的孙静已经开始在不停地播发新闻了,并不停播报听众通过短信平台的报料。她是那么投入、激动、悲痛,而又有着恰到好处地节制。此时我早已平静下来,听着这位可敬的女同行的声音,心中五味陈杂,百感交集——我为什么会在前一天辞职?如果我没有辞职,我此时肯定早已投入到采访中去了。那么,我也就不会这样无助地坐在车上,被动地听着别的新闻同行通过电波传送的消息,只将精力用来感受这份恐怖以及劫后余生的庆幸,却无法做出任何有益自己、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事来。
那一刻,我特别憎恨自己,特别失落。我是一个天生多愁善感而懦弱的女人,但奇怪的是,只要一进入职业新闻人的状态,我就会变得特别坚强,特别无畏。而一旦失去了这个精神上的依靠,我就被打回原形,只能龟缩在一辆车上,隔着玻璃观看外面的世界。
我的心特别受煎熬,我发现,我依然无法离开自己所热爱的新闻事业。只是,鱼和熊掌不能得兼,一切都无法再回头。我失魂落魄地坐在车上,心中热泪奔流。
记得前一晚的“离别饭”席上,我对我的同事们说:从今后,就只有你们还坚持在新闻战线了,我已决定当一名逃兵,去做一个“名利之徒”了。接着,我还高谈阔论地发表了一番关于“名利”、以及“名利”与“自由”、“民主”的关系-----
而现在,我才发现,“名利之徒”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于我来说,想要升华、想要堕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只有困在夹缝中挣扎。这种人生状态,其实最苦痛。
就这样,整整一下午,我都处在与亲友们失去联系的巨大恐惧中,又处在极端的矛盾与自责中。后来,我把高跟鞋提在手上,赤着脚走了几公里,去找寻我的老公。
下午6时过,我的脚上走出了几个血泡,终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报社所大的报业大楼。楼下,我见到了我的行色匆匆的前同事们。他们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依然把我视作他们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在街面上的一个网吧里打稿子,用自己的笔记录这个举世震惊的下午。我满怀凄凉地在旁观着他们的忙碌,滚热的眼泪一股股地涌了上来——我本该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啊!我本该是他们当中最优秀、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份子啊!可是现在,我成了旁观者!
老公还是没有找到,我又步行了半个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回到家中,远远地看到了老公的车停在车位上,心一下子放了下来。我一下子扑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晚上,我们在小区的草坪上搭建了帐蓬。整个草坪上都是避震的人,我成了一个纯粹的“灾民”,却没有资格再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将自家安危置身于这场特大灾难之外,去投入一场全新的、空前的新闻战斗。我犹如一个绝顶的剑客,却被废了武功,绝缘于江湖之外。
晚上,雨下得很大,余震不段,我在帐蓬中睡得很不安稳。我不知道汶川怎样了?北川怎样了?都江堰怎样了?我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恐怖的画面。但我知道,真实的现场,只会比我的想象更恐怖一百倍,一千倍!
我想到了重回记者岗位,奔赴震区第一线采访。可是,看看身边年幼的孩子,看看还在住院的病重的母亲,我犹豫着,迟迟不能下决心。我老公和我哥哥,肯定是会去奔赴第一线采访的,我要是也去了,丢下年迈的父母奶奶和养子女儿,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这空前的一场灾难,如何是好?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晚,我肯定不是世上最痛苦的人,但却绝对是世上最矛盾最惶惑的人之一。这一夜,我又几乎未能成眠。但,这才仅仅是开始!我想,我绝不会就这样被命运的漩涡吞没,我必将做出一个决断。
5月10日,我办妥了从成都商报辞职的一切手续。在这之前,是近一个月的痛苦煎熬和矛盾挣扎。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新闻岗位,但又按捺不住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的渴望。
5月11日晚,我请了几个相处得极好的商报同事一起吃饭。同事蔡军早就说好了,当我离开商报时,我的“离别饭”由他埋单。饭后我们去了KTV喝酒唱歌。在离愁别绪中,我喝了很多酒,也流了很多泪,只是,那是一种别人看不见的眼泪,也只是为自己个人的人生转折而流。
回到家已是凌晨2时过,我辗转难眠,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从此你就不再是一个新闻记者了,不再是那个仗剑江湖慷慨悲歌的侠客了!你要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新生活!
清晨7时过,我就再也睡不着了,心中仍然充满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和失落。
9时,建光开车把我送到了红星路口,他去了报业大厦,我坐公交车去了新公司上班。
坐在新的办公桌前,我的心情已趋平静,正尝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人生角色中去。那时的我我还不知道,这一天的下午,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将会发生一起怎样空前的灾难,而这次空前的人间灾难对我这个刚刚逃离新闻战线的“逃兵”来说,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复杂而深切的悲哀。
在新公司,我的职务是文学总监兼一个栏目剧的总编剧。上午,我做好了一个电视连续剧的策划案草案,吃过工作餐后后又开始审查室内情景喜剧《新邻居时代》的几个剧本。
下午2时过,我还因与执行制片人、我的朋友杨波争执了几句而心中略有不快。我一边改稿,还一边在想着应该怎么和她沟通一下。
10分钟后,劫后余生的我与杨波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小肚鸡肠。此前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全是真挚的感情。
2时28分,我正在填写一集剧本的总编剧审查意见,大楼突然开始一阵震动。震动最初还不是特别剧烈,我还不是太在意。因为此前,我个人曾经核实采访过多次“高楼莫名有震感”的新闻报料,而原因往往是楼下地面上有压路机之类的大型机械施工的缘故。我完全没有想到,这居然是地震!这居然是高达8级的地震!我居然会亲历这样一场特大地震!
坐在对面办公桌的波波问我:“亚玲,怎么回事?”我说“别紧张,可能是压路机在施工吧,我以前遇到过几次了”,话音未落,整幢楼就剧烈地摇摆震动起来。我想到了地震,只是不敢相信。与此同时波波大叫一声“不好,是地震!”我才意识到,真的地震了!
我大叫一声“快躲到桌子底下去!”,随后我们都钻进了桌底。波波的老公、制片人王征也赶了过来,钻进了桌底。
我们的公司在11楼,摇晃震动得十分剧烈,简直就如荡秋千一样。办公室中不停传来某样物件被晃倒在地发出的巨响。一声接一声,轰,轰,轰!
我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处境,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嘴里不由自主地喃喃着:遭了,遭了!
当时我真是害怕极了。我想到了建光,想到了女儿幺幺,我不想他们失去我,我害怕他们失去我之后的悲伤。
短短的两分钟犹如一个世纪那样漫长。王征突然说:“我们不能待在楼上,我们得马上转移到楼下。”
我们立即钻出桌底,拿起手提包,跌跌撞撞地朝楼下冲。刚出办公室,王征就滑倒了,原来饮水机已被晃倒在地。我扶起他,大家一起朝楼下跑。王征边跑边提醒我们几个女同事:把鞋子脱掉,这样跑得快些!
这天我穿的是一件黑色绣花的吊带长裙,配了一双尖细的高跟凉鞋,用牛皮绳绑在脚上的那种,一时根本脱不下来,甩也甩不掉,我只能磕磕绊绊地往楼下走。后面的同事在催我跑快点,我实在跑不快,担心挡住了后面的人,就让到了一边。不过还好,大家都顺利地跑到了底楼。这时王征提醒我们,说进地下停车场最安全,不然楼塌了还是会砸到我们,但我害怕被深埋在地底,坚持往街上跑。他们也就跟着我跑上了街。
一到了街上才发现,满街都是人,表情都是一样的慌张。我们开始给各自的亲友打电话,可是都打不通。我不敢想象身在22层高楼办公的老公怎样了,我们的报业大厦还挺立着吗?我焦急地反复拨打电话,直到耗尽一块电池,仍是一个电话也未通。近1个小时后,我才接到老公借同事手机发来的短信:你情况怎样?与家中联系上了吗?
家中一直联系不上,但我还不是太担心。因为我们买的是框架式结构的新房,而且就在底楼,应该不会有事。但我却知道我年迈的父母、奶奶肯定会为我们担心,我为他们的担心而担心,焦急而焦急。
整个下午,我们都很慌乱。最后我们大着胆子来到地下停车场,王征把他的车开了出来。此时,满大街都是人和车,乱成一团。我们只能把车停在附近的一处相对空旷一点的街边。
我们打开了收音机,这才知道,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了7。8极大地震!
成都交通台的孙静已经开始在不停地播发新闻了,并不停播报听众通过短信平台的报料。她是那么投入、激动、悲痛,而又有着恰到好处地节制。此时我早已平静下来,听着这位可敬的女同行的声音,心中五味陈杂,百感交集——我为什么会在前一天辞职?如果我没有辞职,我此时肯定早已投入到采访中去了。那么,我也就不会这样无助地坐在车上,被动地听着别的新闻同行通过电波传送的消息,只将精力用来感受这份恐怖以及劫后余生的庆幸,却无法做出任何有益自己、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事来。
那一刻,我特别憎恨自己,特别失落。我是一个天生多愁善感而懦弱的女人,但奇怪的是,只要一进入职业新闻人的状态,我就会变得特别坚强,特别无畏。而一旦失去了这个精神上的依靠,我就被打回原形,只能龟缩在一辆车上,隔着玻璃观看外面的世界。
我的心特别受煎熬,我发现,我依然无法离开自己所热爱的新闻事业。只是,鱼和熊掌不能得兼,一切都无法再回头。我失魂落魄地坐在车上,心中热泪奔流。
记得前一晚的“离别饭”席上,我对我的同事们说:从今后,就只有你们还坚持在新闻战线了,我已决定当一名逃兵,去做一个“名利之徒”了。接着,我还高谈阔论地发表了一番关于“名利”、以及“名利”与“自由”、“民主”的关系-----
而现在,我才发现,“名利之徒”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于我来说,想要升华、想要堕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只有困在夹缝中挣扎。这种人生状态,其实最苦痛。
就这样,整整一下午,我都处在与亲友们失去联系的巨大恐惧中,又处在极端的矛盾与自责中。后来,我把高跟鞋提在手上,赤着脚走了几公里,去找寻我的老公。
下午6时过,我的脚上走出了几个血泡,终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报社所大的报业大楼。楼下,我见到了我的行色匆匆的前同事们。他们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依然把我视作他们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在街面上的一个网吧里打稿子,用自己的笔记录这个举世震惊的下午。我满怀凄凉地在旁观着他们的忙碌,滚热的眼泪一股股地涌了上来——我本该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啊!我本该是他们当中最优秀、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份子啊!可是现在,我成了旁观者!
老公还是没有找到,我又步行了半个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回到家中,远远地看到了老公的车停在车位上,心一下子放了下来。我一下子扑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晚上,我们在小区的草坪上搭建了帐蓬。整个草坪上都是避震的人,我成了一个纯粹的“灾民”,却没有资格再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将自家安危置身于这场特大灾难之外,去投入一场全新的、空前的新闻战斗。我犹如一个绝顶的剑客,却被废了武功,绝缘于江湖之外。
晚上,雨下得很大,余震不段,我在帐蓬中睡得很不安稳。我不知道汶川怎样了?北川怎样了?都江堰怎样了?我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恐怖的画面。但我知道,真实的现场,只会比我的想象更恐怖一百倍,一千倍!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晚,我肯定不是世上最痛苦的人,但却绝对是世上最矛盾最惶惑的人之一。这一夜,我又几乎未能成眠。但,这才仅仅是开始!我想,我绝不会就这样被命运的漩涡吞没,我必将做出一个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