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独特最深刻的《国色天香》影评!欣喜转之!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无意在豆瓣见到一篇《国色天香》影评“欲望的延续”,视角与众不同,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写得最深刻的影评,欣喜转之!
欲望的延续
2011-08-25 19:52:23 来自:
Lentment (一路芬芳满山崖。)
国色天香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国色天香》算是别具风格的一部民国戏了,除了此类戏惯有的家族纠纷,新旧势力冲突,还混入了一些悬疑推理和人性审度的元素,讲述一段令人揪心的爱恨情仇。
历数中外影视作品,复仇已经是很泛滥的题材,但使本片免于流俗之处在于它对复仇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
以往的复仇剧中,触发复仇情结的不幸遭遇基本都是绝对化的,换言之复仇者的遭遇摊给谁,谁都受不了,因此复仇成了唯一的出路,甚至是大快人心的义举。而本片主人公宫少华所谓的“夺妻杀父”之恨却是见仁见智的:雨宁的悔婚客观地讲只能算作情爱之事无法避免的变数,而宫父也不过是意外身亡而非有人存心加害。这样的情节设计弱化了仇恨的绝对性和复仇的唯一性,继而把重点从复仇本身转移到“为何要复仇?”
这一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究上。这无疑是影视创作中一个趋于深刻的尝试。
针对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本片通过对爱情的理解这条线索展开了对复仇动机的探究。
失恋以前,宫少华信奉并践行的爱情是一种忠诚:离家三年的他,一归故里就想履行与雨宁的婚约,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儿时的恋人雨宁也在等着他。不料等待他的却只有雨宁的移情别恋。爱情信念的崩塌便成为他失手杀死萍儿的动因。
雨宁的丫鬟萍儿一直暗恋宫少华,眼见苏府退婚,便盗得“国色天香”的配方向宫府邀功,想以此博个名分留在宫少华身边。萍儿背叛主子,本是出于对宫少华糊涂的爱,她万万没想到此举恰逢其时地触碰到心上人关于忠诚与背叛的心痛,使其非但不领情,还对自己一顿恶毒的羞辱。单纯的萍儿看不清其中的缘由,自尊心很强的她又以倔强的方式回应突如其来的羞辱,使自己命送于暴怒的宫少华之手。
再说雨宁嫁与香府已成定局后,宫少华不是没有试图冷静地接受雨宁已经不再爱自己的事实,但只要有人稍稍提及,他又再度陷入侥幸的执念,认为雨宁心中还是有他的,继而又去纠缠雨宁。应该这也还勉强未超出一个失恋者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那么导致他狂性大发,鞭打雨宁至死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从雨宁口中逼问到的爱情理念。
雨宁理解的爱情,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本能的爱意,在教化下履行道义的爱在她看来不能算爱。原来雨宁对爱有一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信念,并对这一信念驱策下的爱抱有一腔痴心与忠诚。而这种痴诚正是宫少华一直想从她那里得到的。他鞭打与威胁雨宁,不仅是一种泄愤,更是一种试探,他想看看雨宁究竟有多执着于她所谓的爱,而雨宁的至死不渝,以最彻底的方式掀翻了他对雨宁根深蒂固的占有欲,带给他的可谓是切肤之痛。
这场噩梦并未随雨宁的惨死而画上句号。宫少华的心火因红玉的意外出现烧得更旺。
红玉摔下山崖失忆,形貌异常酷似死去的雨宁,这些条件无不给了宫少华重温旧梦的良机。他将一片空白的红玉调教成了雨宁的替身,并自认为从她身上得到了雨宁生前曾定义的那种“本能的,发自内心”的爱。因此,为了证明他对这种爱的占有,他展开了复仇计划,将红玉送到同样为雨宁之死痛苦不已的香浩宇身边。按照他的想法,红玉既然爱定了自己,那么香浩宇无论如何也打动不了她,最多只能得到红玉出于道义被迫的爱,即被雨宁否定了的情感。这样一来香浩宇将饱尝自己当年的痛苦,而他自己将尝到与情敌悲喜易位的快感。
但红玉终究不是雨宁。出身贫苦的她,情爱观念较为朴素,与名门闺秀苏雨宁相去甚远。她很容易就被香浩宇的深情和正直所打动,后者在她心中被宫少华苦心妖魔化的恶人形象继而不攻自破,复仇就此失败,作茧自缚的宫少华因此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中。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温仪大义地烧毁了保存在香水皿中的雨宁的尸体后,绝望的宫少华将骨灰混在酒中一饮而尽,以这种令人发指的方式爆发了他与雨宁永不分离的欲求。
个人认为这个情节设计得极具想象力,以震撼人心的力度,将重重矛盾推向全剧的最高潮。
纵观宫少华整番心路历程,他都在执着于复原或者模拟因为遭到雨宁拒绝而被迫中断的占有欲,仿佛这种欲望的延续,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这令本人不禁产生一系列困惑:人是否以欲求的满足来搭建生命的尊严?反之,当一个人积蓄已久的念想被完全剥夺,得不到一丝一毫的慰藉时,他会因此而愤怒到什么程度?是否足以令其理性良知尽失,犯下滔天罪恶?宫少华的人生演绎的究竟是一己的性格悲剧,还是整个人性中不可避免的悲剧?
诚然,本片也许无意在这些问题上走得太远,但它发人深思的表现手法仍使其不落窠臼,情趣深远。
按:这位作者说的其实就是我想表达的众多关于人生和爱情的思考之一,本片并非无意在这些问题上走得太远,而是特意进行的大胆尝试!感谢这位素昧平生的作者,堪称《国色天香》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