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传媒感悟 |
黄兄抱歉,有些想不起来何时联系过了,最近太忙,脑筋有点不灵活,呵呵。
基本上每个评论我都会看,只不过大多没有时间去回复了。
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1,对于分众和聚众合并形成新的资源整和我想也是暂时性的有利形势,终究不是解决市场问题的最终办法,假设新的竞争势力介入的话,那又将是什么样一个局面呢?
这个市场如果新的势力介入,只能面临恶性竞争的局面。不过目前进入门槛已经很高了,而广告形式未必十分被看好,所以近期还有有实力的进入者机会不大。分众也必将开发新的业务。
2,关于广告上的问题,对于一个小型的民营杂志取得中小企业广告投入的成功率,我想像其中一个朋友留言说到的关于人脉上的关系问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毕竟小型的民营杂志要产生一种核心的吸引力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所以想请教您除了在您所说的广告语上的精心策划外还有别的途径来增加自身对企业的吸引力吗?
其实那份媒体的广告政策设计原则就是“降低单个广告的难度,用量来弥补”。比如一个广告只需要2000元,那么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毫不犹豫的价格,我们只需要证明广告效果比这个价钱远远超值就可以了,这种单子对人际关系要求的很低。基本上用电话销售辅助上门销售,然后建立一套客户系统就可以了。当然,这么做只是让他盈利,要想赚的更多就要复杂的多了。
3,从您很多的论题上来看,您一直把媒体的信息量的处理看的比较重要,您认为一个媒体的信息量应该注意的是精而少(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您对于《计算机世界》的评价),这点我很赞同,但是具体如何做到一个舍取关系平衡又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比如说尽管一个媒体对于市场方向的定位是一定的,但是毕竟在具体中的对象又是不同的,如何去做到做大限度的平衡媒体所含盖的信息对于客户的需求?
其实我对信息处理没有什么原则,不论是多还是精,呵呵。唯一的原则就是如何让读者满意。像你说得的确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就目前来看只能通过读者调查拿到比较确切的数据(不过目前几乎所有媒体调查机构的数据分析都和媒体实际需求差的比较远),用栏目设计来尽量平衡。努力提高单篇文章质量,抓住重点文章的吸引力,用特色文章进行调剂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说得有点太简单,但这是一个硬功夫,需要长期对读者和对文章的把握才能实现)
4,我近期在准备一个杂志的前期工作,我希望先从电子杂志来试探市场对于杂志内容的认同度,而不是盲目的直接做到纸质媒体上来,您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还有就是您认为如何才能准确有效获得市场对于杂志内容认同度的信息?
如果用电子杂志来试探平面媒体的市场,我建议不要,因为结果很难让人相信,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基本上就是外部调查和内部操作人的水平。外部调查如果样本量与文卷设计不够高明的话,我建议采用定性的读者访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