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商短篇小说自选集》代序及后记

(2012-08-20 23:32:31)
标签:

杂谈

短篇小说的秘密(代序)

短篇小说终于又成了被重视的话题,成了创作中的某种时髦。无论如何,对这种古老的体裁而言,好运来了。在我看来,这表明大家对文学的要求更高了。因为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更接近虚拟,也更像有意味的形式。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它是与中长篇迥然不同的另一样东西,它好像与戏剧及诗歌在精神上更加吻合一点。从这一点出发,短篇小说家和小说家是两种职业,前者更加孤独,更加单纯和深入。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并不多见,比如今已经式微的戏剧家和诗人的情形好不到哪儿去。

短篇小说的秘密在于它神秘的叙事质地,这方面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但是,此处的神秘不是装神弄鬼。它也许只是一种气息,缓慢而有力地散发出来,最后成为用文字织成的一小块质地漂亮的布。浸在现实的水里,不会褪色。泡在梦的染缸中,也不会被洇化。

有人把短篇小说当做一门手艺。这没错,好的短篇小说是一件艺术品,精致、隽永、虚怀若谷,可以没有一点火气。短篇小说是文学样式中可以最接近完美的体裁,唯一的原因就是它不世俗。这也是它与中长篇的区别所在。不世俗可以分成两步来理解。

首先是方法上的,短篇小说的篇幅决定了它对创作技艺的重视,这曾被视作它的先天不足。但事实上,小说技术的很多元素都是被短篇小说首先发现,然后才被其他体裁移植的。从这一点上看,也许应当说技术存在着对短篇小说的天然依赖,这使短篇小说的观念总是显得卓然不群。另外一种不世俗是指短篇小说的题材,这仿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短篇小说家对题材的遴选确实是有局限的。此处的题材与故事不是等义,在这里我找不到一个更精确的词,也许是情节,或者是约束的生活场景。但这都与收敛的笔法有关,短篇小说在起稿之初就准备收刀入库了,它是一种被控制的艺术,是一种缩小而不是放大,这使它不易识别,使人产生一种迷茫之美。

短篇小说的世界是一个禅意的世界,走进去我们总能在里面获取到一点什么。

1998614日于寓中


后记

《夏商短篇小说自选集》收录了29篇短篇小说。按写作时间倒排,也就是最新作品在前,久远的篇目在后。这样的好处在于,新鲜小说可先睹为快,旧作则能够纪录写作的流变。我也借此机会,回顾一下短篇小说的创作历程。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21篇,从《美丽幼儿园》开始,至《岁月正浓》结束,是1994年以后的作品。第二部分8篇,从《想象中的祖父》开始,至《旧恋人》结束,是1994年之前的、带有习作色彩的早期作品。这两个部分跨度近25年。但我并未将它们明显区分,只是在目录编排时空了一行,同时在这篇后记里注明了这个细小的设置。

第一部分的篇目,相对比较成熟,曾在2009年出版四卷《夏商自选集》时,作为短篇卷的主体。某些作品曾入选重要的选本或选刊,《二分之一的傻瓜》还被纳入美国杜克大学的中文教材。质量总体上比较整齐,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这里着重说一下第二部分,也就是8篇早期作品,这些短篇小说应该说比较稚嫩,风格也比较凌乱,却清晰地呈现出我学艺的过程。小说作为一门手艺活,和木匠差不多。所谓习作,多少会有临摹或借鉴的痕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写作思潮涌入,是中国文学界的文艺复兴时期。我作为一个学徒,当然想各种口味都尝尝鲜。《旧恋人》是我唯一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小说。《童年的夜晚》迷恋于语言的自我繁殖和氛围的营造。《想象中的祖父》尝试白描的散文化叙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虽然被命名为《夏商短篇小说自选集》,却收录了截止2011年我发表过的几乎全部短篇。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此书属于“名家自选文库”之一种,有丛书名统一的需要。另外,我确实写过更多短篇,因为不满意而废弃或佚失了。而本书收录的作品,均在刊物上刊登过。从这个角度说,它们是值得“自选”的。

每次作品有再版的机会,我还是愿意花一些时间,梳理、校订一遍文字。所谓悔其少作,是几乎每个作家都有的纠结。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按捺不住要去修正,但一般不作结构改动。

此外,附录的《夏商访谈录》与《夏商短篇小说艺术论》,曾分别刊登于《作家》1998年第9期及《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小说阅读,能从中看出我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写作观念的迁徙之蛛丝马迹。

读者买这本书,主要是来读小说的,就不赘言了。最后,感谢组织这个选题的兴盛乐图书公司总经理赵涛先生、新世界出版社与策划编辑乌蒙先生和鲍翠芳女士。

2012430日于上海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