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06月20日 探秘茨顶村

标签:
茨顶村牤牛沟百里画廊乌龙峡谷骑行 |
分类: 骑行日志 |

茨顶村在北京延庆北部的大山上,高山之上有一小块平地,村子三面环山,围绕着一片梯田,是不为世人所知的山中秘境。百度“茨顶”可看到驴友翻山穿越的游记和照片,这里有大片的落叶松、白桦林,秋色非常漂亮,而最吸引我的,是从牤牛沟上山的九曲十八弯的山路。5月21日,我和的笃骑行千沙线,在水泉沟村的小广场上看到巨大的牤牛雕塑,回家后百度,才发现了茨顶村。两人商量有机会再来一次,6月20日,我们专门探访茨顶村。

今天早上6点半在“学院派”停车场集合,先到永宁吃火勺,然后开车到乌龙峡谷,把车停在上次我们避雨的地方,9点40分拍照出发。

上次我们骑行的是千家店、水泉沟、花盆、沙梁子环线,今天准备反着骑逆时针的环线。

今天的路程先是一路缓上20公里到水泉沟岔口,然后坡度加大,三四公里后到牤牛沟村,最后一路盘旋拔高6公里,到达海拔950米的茨顶村,下山后基本就一路下坡了。



10点26分经过收粮沟,相比一个月前,今天一路曝晒,的笃把随身携带的快干衫改造成了阿拉伯式头巾。



10点43分,经过花盆进京检查站,我们与河北省擦肩而过,“北京健康宝”瑟瑟发抖。

花盆村,据说村中的娘娘庙很不错,疫情期间只能遗憾错过啦。

在千沙线跑山的摩友。


11点04分来到水泉沟岔口。和休息的养路工聊天,她们说牤牛沟可能因为疫情又封路,说得我惴惴不安。

岔口的牤牛雕塑,上次就是这座雕塑吸引了我,回家百度才知道了牤牛沟、茨顶村。

继续爬坡,进入牤牛沟村非常顺利,村口虽然拉着绳子和彩旗,但看门人并没有阻拦,有些诧异地看着我俩骑车过来,我边骑边问:“茨顶是这么走吧?”那人点点头,顺利通过。

牤牛沟有70多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路边还有千家店镇区域的导游图。

沿着陡峭的石板路往上骑行,坡度之陡,车头有时甚至抬了起来。其实这路更适合徒步,骑行颠簸费力。
这样骑了两三公里,越骑越疑惑,按里程算已经快到茨顶,怎么还没有经过那些曲折盘旋的山路?打开手机查看,发现从进入牤牛村开始就偏离了线路,白爬了一个陡坡。


回到牤牛沟村仔细辨别,发现了通往茨顶村的小水泥路。

这段路坡度陡,此时13点多,烈日360度开启烧烤模式,爬得相当煎熬。






13点30分,终于来到茨顶村。“茨”的意思是用茅或苇覆盖房子,“茨顶”可见是多少贫穷。

这是一个已经废弃的村子,据说原来有800多口人,现在剩下的人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村子通电,还有太阳能的路灯,但是没有狗叫,不见一个人影。村里最有名的是左中生夫妇,这对看山夫妇在每年秋冬的防火季都要住在距村子两三公里的黑山瞭望岗上,24小时观察火情,吃喝用度全靠肩背手提。漫漫寒冬陪伴他们的只有大山,每年春节时,当空姐的大女儿、读中学的小女儿都会踏冰踩雪,来到茨顶村和他们团聚,这应该是他们最温暖的时候。

现在夏季,不知左中生夫妇是不是住在村里,中午正是休息时间,我们也不想贸然打扰,只在村里随意逛下。

三面环山,茨顶处在山㘭,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到处残垣断壁,早已人去楼空,只有那些油绿的庄稼茁壮成长。



在这僻野的深山里,废弃的老屋门上还有“户对”,“户对”是置的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短圆柱形,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丁兴旺。

的笃介绍,窗前的半截树杈是挂篮子用的。

茨顶村海拔大约950米。

村口的小山上有棵枯树特别显眼。

从茨顶村下来不远,还有个更小的村子叫转山子。我们顺道过来看看。转山子村口有棵苍翠健旺的“迎客松”。


站在松下遥望南边巍峨的山峰。

村子里停着一辆SUV,旁边是座精心收拾的院子,放置农具的南房开了很多的玻璃窗,阳光房的样子,我以为是民宿,其实只是主人自住。房主四十来岁,言谈举行不像是庄稼人,门口的对联、南房上贴的福子都是他自己写的,书法一看就是练过,院子正中还种了一架山葡萄。和房主聊天,转山子现在只有十几口人,几户人家。这个村子和茨顶村都是因为缺水,大部分人已经搬迁下山。我们不忍过多打扰,聊了几句告辞,房主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外。




这么清秀的地方,请的笃帮我拍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