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岁?30岁?我该选择和谁携手一生?

(2012-11-23 12:05:02)
标签:

经营模式

角色

困境

婚姻

陈露

杂谈

 

陈露老师:您好! 我今年30岁了,父母一直催我结婚。但我总觉得我和男友相处缺了点什么,请问,结婚对象要注意点什么?什么时候结婚最合适哪?

 

回复:

什么年龄最适合结婚?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法律上规定了结婚的年龄,达到了便拥有了自主结婚的权利。

自从2005年,在校大学生婚育解禁以来,大学生领取结婚证已不是什么“禁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未毕业就结婚,甚至已经出现了大学生离婚的现象。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大四学生在学校里完成结婚仪式,总花费120元。

一方面大学生频频出现裸婚现象;另一方面,社会风气更多倾向于晚婚。除了个别的“奉子成婚”;有了身孕不得不提早结婚。大多婚姻考虑的因素往往是环境性的;经济条件、工作性质、家庭状况等。

 

心理未曾充分成长的人是不适宜结婚的

无论是早婚,还是晚婚。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些有形或无形的规则,这些规则可能完全不管实际的情况,而只是武断地去决定一个人是否成长。例如,18岁时成年,或者外出工作了便算成年。考虑孩子结婚的问题时候,多数只考虑孩子的经济能力。

社会一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足够的成长往往只是生理的成长,而现实中青少年的心智成长已经越来越追赶不上他们的生理成长。

心理未曾充分成长的人是不适宜结婚的。适宜结婚的人必须身心都具备足够的,良好的能力,生理上的能力有了,能够生孩子,经济上也可以独立生活,于是结婚。但是如果心理能力欠缺,而又生了孩子,孩子会活得辛苦,他们自己辛苦,身边的人也辛苦。世人长期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其实几乎所有的婚姻问题都是由于心理能力成长不足造成的。

所有的人在孩童时代,都必须在父母眷爱之下成长。成长就是有能力建立和照顾自己的人生。一个成年之前没有在心理上充分成长的人,成年之后仍需要继续成长。这样的人潜意识中有一个信念,就是成长必须在父母的眷顾下,于是,他就会在婚恋时去找寻“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会把婚恋对象当作自己的妈妈。这样,他的婚姻就永远不会成功。他失望了,便去找另一个对象作他的妈妈。很多婚前很好,婚后很差的丈夫,都有这样的问题。

现代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度爱,造成30岁左右的成年人依然是父母的“小孩”,让父母不放心,很多干涉。他们想要独立,但是又不愿意放弃父母的照顾,所以,在小两口的婚姻中,双方父母会过度卷入,没有边界,产生了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纠纷。

如果两人的心理都充分成熟,他们已具备足够条件去建立一份成功快乐的家庭生活。这样的话,年龄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当两人尚未肯定已经具备这些条件,虽然两人之间已经有浓厚的爱,也应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共同培养出那些条件,婚期并不重要。毕竟,结婚是两人的事,而且是关乎一生的事。他人制定的标准或规则不应是优先考虑的条件。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成长与未成长的区别主要分别在于:成长了的人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别人,而未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

 

美好婚姻的条件

一对男女要获得美好恒久的爱情,直至共同走向婚姻,需要两个条件。1、对对方没有要求;第二,两人都做到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当一个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的人,与另外一个有同样能力的相遇,相爱,他们不会要求对方作一些什么,也就没有抽走对方的力量。同时,他们不断地为对方做很多事,两个人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很多,感到很丰盛,很满足。这样的感情关系产生了1+1大于2的的效果。

所以,在一份没有要求的感情关系里两人才能给于对方更多,同时自己亦得到更多。

“爱一个人”并不给你以下权利:

1、  要求他/她也爱你;

2、  控制他/她的思想行为;

3、  要求他/她照顾你的人生快乐;

爱一个人,只给你想为他/她做一些事情的权利,而就算这样,也是由他/她决定是否接受,你不能要求更多。

“爱”只给你为某人做一些事的动力,并没有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你想对某人好,或为某人做一些事情,不会使你拥有那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另一个人。

“因为我爱一个人,所以对方应该爱我”。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如有10个人对你这样说,你愿意爱他们吗?而且你做得到吗?

爱一个人,只给你想为他/她做一些事情的权利,而就算这样,也是由他/她决定是否接受,你不能要求更多。一个男士爱上了大他九岁的女士。这个男孩送礼物,去看她,都被她回绝,很痛苦。说,我忘不了她。我说,你不用忘记她。你可以把爱放在心里。这样最安全。1、要让她接受她不愿意的情感,对她来说痛苦。2、你这么真心的付出,一次次被拒绝,你也受伤。所以,选择一个安全的方法去爱她,那就是什么也不要让她知道。你的爱是你自己的。和她没关系。

当一个人错误地认定他(她)是属于我的,就会很自然地想控制对方,向对方提出很多要求。有一个人说,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整个世界。从心理学角度说,这个人没有边界概念,会很可怕。婚前可以为了爱你,放弃整个世界,婚后要求你为他放弃整个世界,就如同那部影片〈〈不要同陌生人说话〉〉那样,偏执的感情,没有空间的感情,会导致悲剧的产生。

 

所以,结婚和谁结婚,找什么样的人结婚,要睁大双眼。有几点,可以和你分享:

1选择好的另一半,可以关注三个问题:1、当事人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一家之主最好是父亲,父亲对母亲很尊重。母亲善良,讲道理。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父母和谐恩爱,就是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他也会善待他的亲密爱人。如果,父母婚姻模式是争吵,或者冷战的,孩子从小也只能学会这些,他在以后的婚姻中就会如法炮制。成功的婚姻模式也许不一定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婚姻经营模式则可能代代相传。

2、他/她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孩子和双方父母关系都很好。父母对子女的决定是尊重的,信任的,关爱的。孩子则是自信的,独立的,会尊重配偶的。

从家庭系统的原则来看,夫妻间的关系比他们跟孩子的关系更为重要,夫妻是一个系统,孩子是后加入的,因此这个系统里的地位比父母低。孩子成长的好不好,与父母和谐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说,孩子对做妻子的很重要,若妻子没有了与丈夫良好的和谐关系,她的母亲角色很少做得成功的。

孩子长大成人后,便会离开父母的系统去建立自己的家庭系统。他的心中当然还有父母存在。但是,他自己的家庭,即他的配偶与孩子,会更为重要。这是说,从家庭系统的理论来看,新的系统比旧的系统更享有优先权。这可能不完全符合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但是人类进化发展的选择。

他的父母,应该维持自己两人的系统,这才是他们两所属的系统,他们可以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同时保持自己两人的紧密关系,这才是最健康的相处模式。

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太过紧密,这个孩子可能不太会有责任感和自主性。可能会忽略自己小家庭的建设,过度地让父母卷入。而父母过度卷入孩子的婚姻当中,他们婚姻的幸福也乏善可陈。这样会更让母亲会去关注孩子,从孩子那里获取情感的支持,从而会伤害到小两口的情感关系。

3、  对方本人的人际处理能力。他是否拥有能够让自己成功健康快乐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人际孤独,那么,他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和碰到困境的解压能力也是欠缺的。同时,一个人在外面有很好的人缘,但是就是缺乏把一份尊重给家里人,很多抱怨和指责给家人,对婚姻关系也会带来损伤。

家庭关系是人世间最复杂的人际关系,爱恨情仇都在里面。处理好,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这个人本身是积极的,乐观的,愿意改变的,弹性的,那么,我们就给彼此一个机会,边生活,边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学着让自己更幸福,更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