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隔壁邻居华文依恋宝宝婆婆儿童杂谈 |
近日,张小姐来访,委屈地讲了婆婆不让抱她宝宝的事情,感觉非常无奈。
“宝宝今年11个月了,一直被婆婆抱在手里的,连爬都不会。我就把孩子放在毯子上,让她学习爬。结果孩子就趴在那里不动,哇哇大哭。我想多让她练习下,就让她哭了一会儿,但她哭个不停,我没办法,抱起来哄她,还没怎么哄呢,在厨房做饭的婆婆立即跑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宝宝从我怀里抢过去,接着哄她。我当时挺郁闷的,我是孩子的妈妈,由我来哄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和我抢?现在宝宝出一点声音,她就跑过去哄,把我这个妈妈晾在了一边。以前没有上班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带孩子,难道不会哄宝宝吗?现在宝宝在家里一闹,她就出现,宝宝根本就不找我了。我很不高兴,但是顾及老公,只说了句,你妈又把孩子抢过去了,(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三次了,上次已经说过一次了,这次还这样),老公对我说,老妈也是喜欢孩子,你不用那么计较。本来我打算忍了,可是老公的态度,让我很生气。本来我上班后就陪孩子的时间少,可是在家里婆婆也不让我抱,我现在就像个外人,让我抱孩子就像给隔壁邻居抱一下的感觉。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张小姐又说,她的同事也碰到这个问题,她自己想自己带宝宝,可是她婆婆说她不会带孩子,硬是把孩子抱回老家带,现在她想孩子想得要命,一直在心里觉得对不起宝宝。
张小姐问:“现在的婆婆怎么都这样啊?怎么解决婆婆和我抢孩子的问题?”
分析:
孩子的第一个心理发展期是2岁以前,是依恋期。2岁以前,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重要,要形成一种亲密依恋,不仅孩子需要依恋妈妈,妈妈也要依恋孩子。这种依恋帮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人亲密的能力和对自我的满足感。
依恋期孩子如果得不到亲密的满足,心理学会假定孩子的心理结构会受到重大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来自于他与妈妈的依恋关系。2岁之后,孩子会发展出更多的关系,比如和爸爸的关系或者和奶奶间的关系。所以,母亲要亲自养育2岁前的孩子,孩子身心成长会顺利一些。
现在,碰到奶奶的“横刀夺爱”,妈妈心里的愤怒和委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是在剥夺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
建议:
从一个家庭系统来看,如果儿子结婚了,儿子、媳妇和他们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老两口也是单独的一个系统。两个系统彼此间要互相尊重,保持相对的独立和界线。一个系统里只有一个家长。传统意义上说,在儿子家里的家长是“儿子”;在父母家里的家长是“父亲”。每个系统负责人有责任照顾好本系统内成员的健康快乐。这样的家庭结构比较健康。所以,作为儿子(女儿),首先要以自己的小家为重,其次才是他(她)父母的家。
关于“婆婆抢孙子”的事情,作为小家的家长----“儿子”,在理解老妈喜欢孙子的基础上,还是要充分尊重自己老婆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对于小宝宝来说,毕竟亲生父母是他的重要养育者和照料者,是一生的关键影响者。另外,对于婆媳之间的问题,是两个系统之间的问题,所以,和老妈沟通的责任更多的在于“儿子”身上。因为儿子可以自由地穿梭在两个系统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案中的张小姐,如果想要解决和婆婆的矛盾,首先是要解决和自己先生的问题,要和自己的先生达成一致意见,由先生出面去解决老妈过度爱护孩子而忽略到老婆感受的问题。
对于张小姐来说:
一、理解老人的感情需求,尊重先生的感受,理性地和先生沟通
老人养育孩子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人生阅历,也许和现今的潮流、节奏无关,但是足够让他们坚信他们是对的。另外,可能由于他们老两口系统内部的融洽度不够,致使婆婆容易到儿子的家庭里找可取的资源。小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和依恋足以慰籍婆婆的情感需要。
媳妇能够理解、接纳婆婆对于孩子的情感需要,不亚于自己对孩子的需要的时候,在和先生沟通此事的时候,更为客观、合理,倒是能让先生更容易接受的。作为先生,是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父母或者家人被媳妇抱怨的。中国人一般把家视为自我的一部分,如果对方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就如同被贬低了自我,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男人的自尊将直接会抗拒媳妇提出的要求,哪怕是合理的要求。
所以,尽量去爱和接纳对方的家人也是两人感情的一部分。
二、和老人沟通的关键是:温柔的坚持。
如何和父母沟通?建立边界很重要。我们怎么照顾孩子是我们的事情。老人可以帮着照顾孩子,但是也要尊重儿子一家的习惯。但这个是需要谈判的。
我们可以1、肯定老人的观点,接纳他们的情绪。不用争对错,因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确实不一定是错的。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是爱子女,关心子女。
2、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妈妈,你疼爱孩子是对的。我知道你照顾宝宝,很辛苦,把宝宝照顾的也很好。但是,我们毕竟是宝宝的爸爸妈妈,请你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慢慢地学会照顾宝宝。给我们一点空间,让宝宝和妈妈多在一起。这样我们一家人会过得更健康,更快乐。我们一家过得开开心心的,也是你们最希望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