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太爱较真了,我该怎么办?
(2011-11-23 09:20:05)| 标签: 孩子问题焦虑矛盾冲突杂谈 | 
 
我儿子今年9岁了。上三年级,有的时候在上课的就大声的吵闹,就是因为他的橡皮或者其他的东西找不到了,就大吵大闹,不管在什么时候,还有的时候,就是老师说的话,就必须遵守,就是在昨天,他是在班上管开门的,他把开门的钥匙交了上去,回家就开始赖疾,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了。管钥匙的权利被收掉了,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他有闹了,想迫切的请教老师我该怎么办啊啊?
 
 
 
 
回复:
 
你好!
 
连续五份同样的求助咨询,说的是孩子的问题,但是让我感觉到你的情绪。你很着急,甚至不知所措。
孩子不顾场合的大吵大闹的行为,可能引发了大人的焦虑。实际上,在孩子的世界里,东西找不到,比选择什么时机说出来更重要。那么,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说来,孩子越和谁亲,心性脾气就越像谁。孩子因为一些小东西找不到了,就大吵大闹,这种行为是否有可能是从家长那里学会的?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东西,也正是家长自身的。所以,我很想问,家长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否可能同样的容易急,甚至有些失控?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最初都是指向家庭的,所以需要孩子有变化,率先要有母亲父亲的变化。
首先,对妈妈来说,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越想解决问题越是陷入麻烦,解决问题的行为构成问题本身。所以要学会为自己和孩子减压的艺术。一方面,放下自己的焦虑,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有意减少或者忽视孩子“较真”的地方。另一方面,家长要把眼光放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和赞扬,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也引导到正确的行为上,用好的行为替代不适合的行为,不适合的行为因为得不到关注,就会慢慢消退。否则,不适合的行为因为不断地被重复,重复,得到强化,会让孩子开始是无意识的,到后来变成他的生活的一部分了,就很难调整。家长的作用不是矫正孩子出现的一个个所谓的行为和思维问题,而是,从小要鼓励他们信任自己,喜欢自己,这会使孩子更容易度过日后的困境,不容易发展成自我矛盾、自我冲突的人格。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到大都明白他的优点在那里,让他明白,不管他怎么表现,家长都喜欢,爱他,他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至于他有缺点也好,有弱点也好,只是某个时间段的问题,某个年龄段的问题,不是一辈子的问题。
另外,对男孩子的引导,父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父亲不管多忙,也应该至少一周有一个半天来陪孩子玩,是玩不是教育他。这半天完全由孩子来支配,把爸爸交到孩子手里,孩子让爸爸干什么就干什么,由此来补偿孩子对父亲的需求。
其次, 1、关于孩子发脾气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这是快乐、这是愤怒、这是敌意、这是委屈、这是伤心。鼓励孩子体验这样的情绪。家长要告诉孩子,情绪本身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但情绪需要管理,比如如何适当地释放或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选择环境、情绪释放的程度和时间。不要让孩子压抑情绪,或因为家长不喜欢孩子吵闹,就不管孩子的感受如何,大加呵斥。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因为东西找不到很着急,内心很难受,你可以回家和妈妈说,在学校里大吵大闹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这样你就会碰到麻烦”。类似这类的话,用一种理解、真诚的,替他着想的态度和他说。目的是不要让孩子误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情绪发泄方法是不好的。
2、这个阶段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任务就是社会化。比如,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老师是绝对权威,老师的话必须遵守,这是这个年龄的特点。社会化过程中,孩子因为社会认同不足,羞耻心的产生,学习不顺利等引发自信危机,突然感觉不那么相信自己了,自我怀疑了,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给与孩子坚定的信任。告诉孩子,是因为孩子情绪处理不当,导致了钥匙上交的后果,不是因为孩子管不好钥匙的问题。所以,孩子学会懂得处理情绪了,还会是个优秀的孩子。
家长不要去夸大孩子身上存在的特点,比如较真,孩子身上的特点,不能单纯以“好”或者“不好”来区分的,如果一个科研人员较真,就是极其优秀的品质。所以,鼓励孩子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很重要。
最后,还是强调一点,孩子的许多问题是成长的问题,他们在每个阶段都可以能犯一些与年龄有关的错误。家长给予孩子压力和否定,让孩子得不到理解、尊重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孩子就会陷入无端的焦虑中,导致行为不合适。家长要接纳孩子,让孩子觉得不管他在外面怎样,在家里是安全的,放松的,爸爸妈妈是他很好的朋友,永远会支持他,理解他,那么孩子的焦虑情绪会得到放松,不适应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