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头岁末的四条感悟

(2010-01-19 17:05:19)
标签:

杂谈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一来年底太忙,二来,《平常道2》即将出版,而之后的《平常道》怎么写,我还没有理出头绪,因此先暂时沉淀一下。只是定期出版的《全球通》的卷首语还是要交账的,因此写了下面这篇小文章,聊以更新博客吧。

 

年头岁末的四条感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用这很俗的八个字作为本文的开头。

    细细品味这八个字其实一点都不俗,只是连小学生都在用,于是大家就都觉得俗。所以,再好的东西,也禁不住一个滥字,一旦滥了大街,也就失去了价值。此乃年头岁尾的感悟之一。

 

    再一想,类似的滥的确充斥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年初的一个小品,让“不差钱”、“可以有”成了流行语,而且一流行就是一整年。

    从流行文化角度,这或许就是成功。但是从另外角度,类似的流行文化固然可以一时达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生命力一定是短暂的。这其实也符合社会逻辑,广度和深度以及持久度永远不能兼得,传播的越快,生命周期往往也就越短。不信打个赌,上述这2009年的两个热词,2010一定不会再被人们常挂口头。所以,快速成长的另一面就是速朽。相反,有持久生命力的事物,往往却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具有水滴石穿功夫的东西。此乃感悟之二。

 

    但是,今天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失去了“水滴石穿”的耐性。绝大多数人,只要轰轰烈烈,哪怕昙花一现。于是,制造社会热点成为大家都来追求的一大目标,而真正能潜心做事的人,已经越来越是凤毛麟角。甚至包括以往的学术界也不再是净土。

    你看,在年底广为流传的一条贺年短信中就有一句,颇耐人寻味:“不甘寂寞,曹操出土。” 的确,不甘寂寞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社会心态。别说考古这样的学界,就连佛门也不再是清净之地,不断有少林寺、释永信等出来吸引大众眼球,生怕被大家冷落。所以,这的确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年代,此乃感悟之三。

 

    从学术到流行,由丛林到闹事,大家为何都难耐寂寞?说白了还是一个利字。卖东西就必须吆喝,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经济学常识。同样,人也只有吆喝自己,出了名才能得利。所谓名利,先有名才有利。一味埋头做事,哪来的名,无名何以得利?所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这几千年前的哲言成了今天社会最贴切的写照。

    只是如此得来的名,到底是虚名还是实至名归就打了问号。2009年,随着任继愈、季羡林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的相继辞世,我实在不知道今天健在的“名人”们的盛名背后,到底还要几成的含金量。因为我实在不清楚,这些天天热衷于抛头露面的名流们,哪里还要时间去潜心治学?

    所以,当全社会都热衷于出镜头、热衷于闪光灯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可能更需要能做冷板凳的人才。而真的甘愿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坐冷板凳,在这个浮躁盛行的社会,谁又会发现你并把你当人才呢?这实在是一大悖论。

    悲哉,就让这第四条感悟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牵挂玉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