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发春运的财?

(2009-01-15 15:35:51)
标签:

杂谈

    下面是给报社写的春运的稿子,已经手下搂着写了,不敢太尖锐,但还是别枪毙了。别浪费了,虽然不温不火的,还是贴出来,算给它找个出路。

   

    年年春运,年年难。有人甚至说,春运期间能搞到火车票比考大学还难。此话一出,据说还挨了不少板儿砖。

    我已经多年没有趟过春运这道浑水,但是耳濡目染中也知道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艰难程度。是否难过高考不好说,但在春运这个时间段,说它是“第一难”倒也不过分。不信你仔细想想,今天还有什么队能长过买火车票?恐怕没有。不仅如此,据说今年还有人因为排队买票累死了。去年也有因为排队排“疯”了,提着刀去抢票而进监狱的。因此,春运买票的确是考毅力、考体力甚至考胆量的事情。

    不过,市场经济这东西很神奇,只要有需求就一定能创造出“机会”。于是有了“黄牛”这一倒票的“职业”。只要找到“黄牛”,只要肯多花钱,买票就变得相当容易。

    我的一个朋友每年回家都能稳做钓鱼船,即不去整夜排队,也不托关系,就指着“黄牛”。明天回家,今天到车站转一圈,用不了几分钟就能搞到票,而且多半是卧铺。当然,代价就是多付数量不菲的人民币。

朋友话里话外的对“黄牛”的存在颇有几分肯定:没有他们我就至少要多付出两三天的时间成本去排队,受累费时不说还未必能买到,因此从投入产出看,还是划算的。

    这到真是周瑜打黄盖,一愿打一个愿挨。但是,看起来似乎是两相情愿的“公平交易”却也助长了“黄牛”的日益猖獗。而且,“黄牛”为愿意掏钱的人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让不愿意出钱或者出不起钱的人雪上加霜。我在电视里看到,有些人排了三天队,就算排在第一个也被告知没票。正规窗口一张票没卖就没票了,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黄牛”手里的大把车票的出处。

    种种迹象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倒票的“黄牛”已经不再是个体行为。前些年,初级阶段的“黄牛”们还要自己去排队买票,现在这些初级“黄牛”早已经或淘汰或进化,即使没有人知道他们手里的票从何而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绝非排队买来。

    实际上,“黄牛”们很可能已经发展成为内外勾结的一个利益群体,他们在春运这个特定时期内,靠着车票的“升值”,获取着相当可观的利益。而且也正是这个利益群体互相交织的错综复杂关系,使得打击变得异常困难,所以“黄牛”们也就屡打不绝,甚至越打越多。

    针对春运困境,前两天也有铁路方面的权威人士出来说话:火车票难买根源是运力不足。全中国的铁路平均到每个人才一只烟的长度,短时间内却要运送数亿人,当然紧张。这位人士还说,未来几年铁路将加大建设规模,到2012年,春运瓶颈将缓解,火车票也就不再一票难求。言外之意,到那时车票乱像也就根除了。

    我不知道在寒风中苦苦排队等票的人们看到这块“饼”心情如何,但是我只有苦笑的份。中国的铁路春运乃世界性难题,短短40天就要搬运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单靠扩大运力要扩大到多少才能解决能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按照这个特定时期的超常需求去规划运力建设,其它时间闲置的运力又怎么办?

    而且,我们说今天的春运难,最难还是买票这个环节。仔细想想,我们中的多数人经历了各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有谁真的是没有坐上火车的?

    所以,与其说春运的最大瓶颈是运力,不如说是科学管理。如果我们拿建新铁路的巨额投资中的一部分钱去开发一个科学透明的售票系统,像机票一样实现火车票实名制,至少“黄牛”会绝迹,买票难的问题也会大大缓解。与扩大运能的远水比,这恐怕更能立竿见影地缓解近渴。

    但是,好像我们的铁老大们对建设新铁路的热情远远要大于开发这个售票系统。其中原因,想必他们心里比我们更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