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大张微言(一)
增持是关照
张志伟(笔名张肇南)(从本日起本人在证券日报开专栏“大张微言”,敬请关注,联系本人zwmeet@hotmail.com)
市场低位震荡,上市公司估值凸显,产业资本开始以增持、回购回应。增持和回购是企业家审时度势,对投资价值和价值投资内在逻辑的把握,亦有对低估值屈辱的一份难耐。
增持和回购的相似点不难归纳,都是产业资本的进逼,都是一种责任的彰显,目标围绕估值的两端,一端是瞄准未来增值,一端阻止估值再次探底。但增持的显著特征是公司总股本未被丝毫撼动,回购则是缩股,是股票数量的减少,伴之而来则是估值的迅速提升。
增持,现金演化为股权;回购,现金和股权皆化为无形。
在全流通下,增持体现的是对估值的关照,回购则是除了关照之外,更显大气,更富有张力,是对企业自信的延展,体现的是一种胸怀。
对增持本身而言,在市场风险犹存的情况下,掏出真金白银,首先应该回应以掌声,不应求全责备。回购则是投资者的另一种厚重期盼,回购者云集,自然会开风气之先,会触动、激发更多的企业加入回购中来,形成潮动,增持则自然容易被涌动前行。蔚为壮观之后,市场的理性上涨也就不期而至了。
市场扭转弱势,不仅仅需要外围因素营造、推动。场内主体上市公司的积极进取,也是题中之义。增持和回购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的一份责任担当。在市场繁花似锦时,产业资本大多迷恋于企业实体的扩张,市场积弱,就特别需要产业资本挺身而出,特别是那些雄厚资本拥趸者,该上场了。
去年11月份以来,以中国石化(7.67,-0.02,-0.26%)、中国神华(27.45,-0.08,-0.29%)、中国联通(微博)(4.88,0.00,0.00%)为代表的“中字头”公司举起了增持的大旗,投资者心中花开,因为有先例在前,2008年9月,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石油(10.31,0.02,0.19%)在内的“中字头”公司,带领着上百家上市公司,浩浩荡荡地掀起了增持浪潮,大盘很快见底回升。不难理解,投资者热切期盼近段时间的增持浪潮能够演绎过去的故事,目前看,投资者稍有失望,市场依然难见趋势性上涨。
“中字头” 公司由于个大体健,高举回购大潮,则易推动潮涌,因之,被寄予厚望,但“中字头”公司却罕见回购,类似宝钢般稍显规模的增持亦是凤毛麟角,并且在增持潮中还掺杂极少数善玩“增持秀”者,出于某种小算盘,雷声大雨点小,买入少量甚至微量股份,吹嘘一番,给自己挂上“主动增持”的大红花招摇过市,四两拨千斤,意图“深远”。
对其予以期望,也许他们心存郁闷,怪之横挑鼻子竖挑眼,对那些现金富足的围观者,为何不对其质问?但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不同于芸芸众生,理应率先有所担当。再看看宁波华翔(8.28,0.18,2.22%),是不是就该感到背部汗流了。
宁波华翔是一家名不见经传,在中小板上市的小公司。去年5月,宁波华翔提出要在不超过2亿元、价格不高于14.5元/股的条件下,回购公司股份不超过1379万股,一度曾被不少同行讪笑。但宁波华翔承诺掷地有声,履行也是斩钉截铁,截至2011年11月30日,宁波华翔回购股份数共计13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46%。
近日,宁波华翔又抛出一份11亿元的回购计划。如果此次回购资金全部实施完毕,预计可回购1.64亿股,回购股份比例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9.6%。宁波华翔在阐述增持理由也是并不高调,但履约坚定之声铿锵可闻,假设公司新增8亿元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为50%左右,亦不值得担惊受怕,回购目标也是朴素的,再次回购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宁愿增加负债也要冒风险而上,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是怎样的一种企业家的自信。那些拥有巨额资金的,“笑看”股价一落千丈的上市公司,那些尚无行动的那些共和国长子们,那些忙于增持的上市公司,该如何盘算呢?该好好思忖一下了。
市场走弱,大股东减持“跑路”,也是抛不开的助推因素之一。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年以来套现资金超过800亿元,去年1000多名高管进行了减持套现,共套现超160亿元,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高管减持的“高发地”,共有400余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高管进行减持,累计套现超140亿元,少数高管为规避套现红线,不惜辞职成甩手掌柜。
回击减持潮,增持无疑是有力武器,但回购更富冲击力。“中字头”公司股份庞大,现金流充足,这时高举回购大旗,引领缩股超期潮涌,不仅仅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彰显另外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健成长的。
回购,该来得更猛烈一些了!“中字头”公司该展现胸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