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ospective Meeting是个许愿池
(2013-03-26 21:01:31)
标签:
it |
许愿池,常见於各大庙宇以及名胜古迹之中,不管愿望能否真的实现,丢个硬币就可以拥有“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片刻。对于出门在外手头不方便的屌丝而言,顺手捞几个硬币就可以换一个午餐或者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省去了拦路要钱的尴尬。因为有了许愿池,制造者(Producer,在这里指那些将硬币丢入许愿池的人)和消费者(Consunmer,在此指到许愿池中顺手捞硬币的人)各取所需,王不见王。从软件架构的角度来看,这种降低“软件系统耦合度(decoupling)”的特色,相当具有扩充性。
许愿池的种种优点,从事软件研发工作的朋友们当然也发现了,就在Scrum中,每个Sprint结束时都要进行的活动——retrospective meeting——就是开发团队的许愿池。
Retrospective Meeting是Scrum设计用来改善开发流程的一道关卡,每一个Sprint结束之前都要经过这一关。在这个会议当中,开发团队讨论在这个Sprint当中,有哪些事情做得很好,要继续持续;哪些做得不好,应该改善,并挑出几个比较重要的改善项目,列出改善的行动方针。
一下我们举几个例子:
好的部分:
引入Scrum开发框架
有一个公开的Product backlog
有制定产品的release plan
有持续整合的环境
有自动化功能测试案例与测试环境
有待改善:
工作任务分配不均
电脑效能不佳(都是微软的阴谋!)
没有写单元测试
没有pair programming
Task完成条件定义不清
JIRA打开速度太慢(以前的团队真的有人提出过这个改善事项……5555……)
改善行动方针:
长期目标:增进工作环境效率
长期目标:所有method至少都有三个对应的单元测试案例。
长期目标:50%的开发工作都以Pair programming 方式进行
由于改善开发流程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有多长?这么长…… 长到你看不到底。所以,很多改善项目需要长时间的关注。例如,光是做测试这件事,就足够玩个一年半载以上才会小有成果。所以,为每一个改善项目制定长期目标,然后列出本次的行动计划(action plan,就是下个sprint准备采取的改善措施)。这样一来,周而复始、无穷巡回卯起来力量来改善流程,便最终可以达到“人人有事做,月月有钱领”的最高境界,一直到堆叠溢出(Stack overflow)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