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网人系列:赵兵-用电波传播比特知识的人

(2008-01-25 12:31:36)
标签:

it

 

《电脑报》人物专辑之平凡网人系列

 

赵兵-用电波传播比特知识的人

 

 

 

他从不为自己找寻任何理由,当我一再询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广播中做电脑节目时,他总是似乎陷入了某种沉思的状态,是在冥想?还是在找寻答案?我想正是源于他灵魂中那种不断找寻答案与探索未知的好奇引他迈向了计算机与网络世界的第一步,他就是赵兵,一个用无形电波传送比特知识的人。

 

“你怎么还在广播电台作这个初级网络教育节目?!”这是很多赵兵的朋友知道他的现状之后,对他所处的状态与选择感到惊讶。“他并不是感觉我今天所作的事情没有意义,而是在同一时期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都通过网络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同事业变化的他们比起来,我的变化仅仅是源于思想内对网络认知的成熟与深刻。”

在我眼前的赵兵与他在电台作节目是并没有什么两样,神情凝重,声音沉稳。而身为一个从事IT媒体长达5年的老道记者,面对我这个年轻的后生有关网络与媒体关系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机敏,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他比我更加职业。谈到他初识网络的过程时,他总是神采飞扬语速连贯,目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探询网络时的那种好奇与冲动。但我一将话题转向他内心的网络情节与网络认知,他却变得迟疑缓慢起来,甚至陷入了某种沉思的状态,举目往向窗外远方,仿佛和心一起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网络情缘。

曾经学法律的他比起其它传媒人更加注意遣词造句,他非常在意语言所能传达感情的精确度和语义的逻辑相关性,更加有趣的是,他还不时地为我设计采访话题,并期待着我能按照他的方式与思路去提问。而当采访过程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愿时,他竟能在采访的间隙直率地向我提出,要我一再追问。我禁不住哑然失笑了,他在享受我给他机会“思考以前从没被问过的问题”并为此而滔滔不绝的同时,还不忘要控制我的思想和行为乃至细节。

我甚至怀疑那些经他磨练而功成名就的网络中人至今仍然在他所打造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当然,我更倾向于另一个解释就是,他太自信了,太相信自己是个强者。尽管他一直擅长于在感性的率真和理性的深谋远虑之间寻求平衡,而那毕竟只是一个内心较量的最终结果,其间的过程并不总是完全受控的,当然我也很清楚他一定是深藏着他对自己洞悉网络与人生世事且能成功掩藏内心的骄傲与自得。

 

探询理想主义的人生方向

 

“你怎么看待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生活?怎么看待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显然知道我想得到什么。赵兵初识计算机的过程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有着普遍的相同,一切源于游戏。只不过当众人还在游离于小霸王游戏机的时候,他已经斥巨资购买了最昂贵的“玩具”,一台当时价值8000元的486电脑。电脑与游戏在他心中有如此密不可分的情节,“为了满足这种玩的欲望,我甚至骑自行车到过中华学习机的总部。”他对当年的那种执著给以了某种口头上的肯定,的确,没有这台源于游戏的电脑,也不会有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1997年底,赵兵第一次尝试着将自己的兴趣融入于职业之中,在石家庄这个并不感冒电脑的城市里他开设一个仅有十分钟的电脑行情栏目,隔靴搔痒的感觉让他对电脑产生更大的渴求。1998年,赵兵找到台领导,要求开设一个固定的电脑网络专题性栏目,敢于尝鲜的台领导同意了他的想法,并咬牙挤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他使用,新栏目的名称被定为《电脑资讯》。“我们这一步走的非常有探索性,也非常的勇敢,要知道我们只是一个广播电台,而且是市级广播电台。”赵兵至今仍然视当初的行为和信心为壮举。的确,在某种程度让作为弱势媒体的广播成为传播高科技计算机网络知识平台是一种很有勇气的做法,它没有电视的图像优势,没有报纸的知识保存优势,只能用声音去描述眼中所见到的计算机世界,而听众对于所有的描述也仅存于脑海中的幻想。

这个从市级广播电台迈出的第一步是勇敢的,但同样也是艰难的。“我最初的所有设备都是拿广告换来的,从电脑到拨号上网的帐号,我们没有钱,只能向原始社会一样的等价交换。而我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是有限,于是到处寻觅这方面的专家和高手,在石家庄来说很艰难。”一个从设备到嘉宾再到策划,全盘拼凑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科技普及节目就这样热热闹闹的开播了,而这一播就是五年……

2000年互联网迎来了泡沫时代,计算机、网络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都成为了财富、地位、金钱、神与神话的代名词,赵兵的节目时间也由原来的不到3个小时加长到每周近7个小时的时间。“泡沫并没有对我的节目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是大家对学习计算机认识网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所有的人都在尝试这接受新的知识,也在摸索着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并知道新的知识。”我认为网络热潮对《电脑资讯》产生影响的说法一再被他否定,在他的眼里网络离他很近又很远,“网络只是我们传播的知识内容,网络泡沫虽然在影响着《电脑资讯》,但是却并没有和我们紧紧拴在一起。”赵兵口中的网络与他的关系更像是情人。

随着网络热潮的起落赵兵变得更加的务实,“我也曾一度经不住诱惑想走出去,但是当我作为体验者感受了泡沫时期的网络后,我脑海中对网络也产生了很多疑问,但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什么是需要我来做的。”在那一年赵兵开始尝试着将自己的节目广播放到网上去直播,并制作了自己的网站“精彩热线”(http://www.jcrx.com),开设了听众论坛和聊天室。2001年底,让节目触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听众的数量在增加,听众与栏目的互动性也大大提高了,“我终于找到了让网络为我所用的地方。”

对于赵兵,网络如此彻底的影响着他的心路,而对于网络,赵兵成为了它最好的传教士。2002年,这位透过电波传播比特知识的“传教士”组织了两次大型的听众网友聚会,聚会中他看到那些昔日的听众、节目嘉宾很多都在网络中寻觅到了自己的事业,“我并没有尝试着刻意去改变某一个人的命运或者人生轨迹,但我绝对去用心教会他们了解网络和计算机的正确态度,而我在其中也慢慢的体会了如何以平和心态对待网络中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当然这包括了那些现在比我富有的人,比我优秀的人。”

 

源于激情归于理性

 

采访过程中,赵兵总是在纠正我将他称为“老人”的话语,在他的眼中5年仅仅是一个激情释放的过程,在他的心里他更希望别人关注的是他依旧年轻的心态与仍在燃烧的激情。“我不是一个老人,任何意义上的都不是,我没有年龄上的沉重,没有心态上的沧桑,更没有想以老卖老的念头。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我都认为我是年轻的,而且会依然年轻下去。”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始终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媒体中正确把持自己的位置与心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切都商业化的今天,商家越来越注重媒体的宣传的效率性,我曾开玩笑的对他说“你是不是特别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是相对弱势的广播媒体作网络节目?”赵兵立刻解释,这和个人对待网络以及工作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我不否认我们在今天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是我的选择是‘弱势媒体,强势出击’,我以更加专业的精神去对待我的工作,我以更加理性的心态去思考网络,在实际的节目策划中,我注重对网络对大众及生活的真实面,我更加清楚只有专业的精神,别人才不会在意你是否是弱势或者强势媒体。而远离商家的重视也并不全是坏处,至少我可以以绝对旁观者的身份去理性的分析网络,我的思想不会因为受到利益的影响而左右。我感觉我比那些强势媒体更加真实,能将网络处理的更加平民化,理性化。”当然,他也在不断的探寻更好的传播和沟通渠道,试图打破广播是弱势媒体的尴尬,网络就给了他这样一次机会。“我非常喜欢网络直播,它可以扩展无限的收听范围,网站和论坛的开通可以有一个全天候的沟通,聊天室的开通可以和大家有一个即时的、在电波、电话和信件这些传统沟通方式之外的交流渠道,网上点播可以弥补线性传播和不好留存缺陷等等,这是我们打破传统重新找回媒体优越感的一次机会。”

我计算了与赵兵谈话的时间,足足4个多小时,而访谈的整个过程也如同他的网络历程一样,从激情归于理性,归于平淡。我问他,你这样还打算做多久?有没有考虑过换一种职业?“网络已经逐渐的融入了我的生活,而现在彻底的成为了我的生活。”在这个飞速变化的行业内,他依然坚持在电子前沿的疯狂与诱惑中找寻着自己的平凡生活,难道时间的长河已经冲刷掉了他当初对网络的那份激情,让他变得如此圆滑醇厚?或许他已经感觉到了更多的责任,或许他已经归于理智,或许他真的已经淡化掉了网络与生活的距离,或许有更多的或许……

 

 

他毕业于河北电大法律专业,而后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摸爬滚打数年,偶然机会进入广播电台。1997年独立筹办《电脑资讯》节目,采访、编辑、主持至今。在这一时间内他曾获得“微软ATC认证教师”资格、“2000年河北IT十佳杰出青年”称号荣立二等功,由他发起的“河北IT精英论坛”至今都是河北IT业内最盛大的精英聚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