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得雨
苗得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3,030
  • 关注人气:2,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脑报平凡网人系列:网络犯罪的克星

(2008-01-25 12:30:23)
标签:

it

 
网络与通信 - 第26期   总第593期
2003-07-07 14:06:23
网络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敲诈、勒索、色情等一系列非法活动也被犯罪分子“带”到了这个庞大的立体空间中。

面对这些用科技武装起来的网络犯罪分子,中国警方成立了一支专门对付网络信息犯罪的警察队伍——网络警察,全称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是中国最“年轻”的警种。本期平凡网人就为大家讲述一位网络警察的故事。

刘学习,中国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警察,在采访他之前记者仅仅了解这些。记者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位老人背后隐藏了如此多的故事。而在他故事的背后也映射出中国千千万万网络警察默默奉献的精神。此时,记者内心充满了崇拜与激动……

前奏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谋求和平的旅行”。美方在众多的安全保障事项中首次向中方提出了“有线电话网络泄密”的概念,负责安全保卫的中国警方便成立了专门针对电话网络反窃听的部门,这个部门的成立是中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1979年,刚刚进入公安部门工作的刘学习被分配到专门负责有线电话反窃听技术的“有线办”。在“有线办”,刘学习和同事共同研发了全国首个“无源反窃听设备”,并受到了公安部的嘉奖,这也成为了他为信息安全事业作出的第一个贡献。

1984年,刘学习终于干上了与所学计算机专业沾边的工作,在公安部指纹工作专家小组起草“指纹人工编码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担任软件设计组副组长。此后刘学习与计算机正式结缘,该小组开发的“计算机枪支管理系统”也成功推进了公安部门的信息化。

1990年,河北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会级计算机管理处,刘学习受命担任处长,开始了与计算机网络犯罪分子斗争的漫长历程。刚刚上任,刘学习就遇到了第一个与计算机相关的棘手案件:计算机打印的匿名信。为了侦破此案,刘学习率领侦破小组对全市6000多台装有打印机的计算机进行取证工作,在艰苦的取证过程中,他们发明了5项计算机打印识别技术并获得专利,这5项专利如同指纹识别技术一样用来识别打印机打印稿,这使他们的工作在提高了数倍的同时,识别准确率也达到了90%以上。每一个有计算机常识的人都知道,要想分辨出不同打印机打印出的文稿是何等困难。而刘学习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表情却如此平淡,但这平淡的背后我们仍然体味出了其中的艰辛。

辉煌岁月
2001年,这一年正值互联网的热潮,刘学习将这一年形容为互联网犯罪最“热闹”的一年。5月份的中美黑客大战导致政府很多重要机构的计算机网络遭受黑客攻击而彻底瘫痪。那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学习带领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的全体网警东奔西跑,给政府各个重要机构和许多企业挨家挨户地修补网络漏洞。刘学习说:“作为一个网络警察,我眼中的黑客应该是技术这两个字的代名词,而不是到处放火的网络强盗。至于红客我也不赞同这种行为,因为事后我们进行过详细的统计,中美黑客大战,中国的损失要远远高于美国。”“你是否想过将这些技术水平很高的黑客招到网络警察的队伍中来?”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表情凝重地说:“不是没有想过,但是经过摸底,我们发现很多黑客的行为都是兴趣使然,在经过了兴趣的兴奋点后,他们就不会再关注这些了。而网络警察就不一样,我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我们凭借的不是短暂的兴趣,而是一生的职责,这是很多黑客所不具备的。”

2001年底,唐山市发生了一起特大杀人案,经过多日的案情分析与排查,根据凶案现场显示,凶犯与死者似乎相识,但是警方在多方排查死者的亲属朋友后发现,所有的人都不存在犯罪动机和犯罪时间。正当唐山警方为犯罪分子为何人而困惑时,一条重要的线索提醒了他们:死者生前非常喜欢网上聊天。警方立刻将破案的线索锁定在死者家中的电脑上。这时,由刘学习率领的网络警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首先通过数据恢复等技术手段,恢复了受害人临死前的聊天记录,经过缜密的分析后杀人嫌疑很快被锁定在一个QQ号码上。通过技术手段,他们对这个号码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监控。

2002年初,自动跟踪犯罪嫌疑人QQ号的系统发出了警报声,凶犯露头了。刘学习随后查到了犯罪嫌疑人的IP地址及电话号码,“确定嫌疑人的电话号码是一部私人电话后我们很兴奋,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拉网收鱼了!”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当他们赶到嫌疑人电话所在地后发现,这里并不是嫌疑人的窝点,而是一个黑网吧,案情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刘学习的心也降到了冰点。但随后根据网吧负责人的交代,网警们很快从网吧内的计算机中分析出重要的破案线索,一举抓获了嫌疑人,这个躲在偏远县城将近半年的杀人犯终于落入了法网。

协办此案的干警们对网络警察能够侦破一个线索如此少的案件都表示了发自内心的钦佩,但是作为网络警察的他们也发现,打击网络犯罪有个较难克服的障碍——取证问题。因为网上犯罪留下的证据是非常容易被更改的,罪犯可以很轻松地将自己的犯罪记录销毁。

2002年,市文化部门为了便于网吧的管理,擅自拆除了大半网吧计算机内的公安网络信息监察系统,全市的信息监管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为了国家安全的利益,本着对人民和事业的高度忠诚,刘学习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同市文化部门打了一场网络监管的官司,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

功成身退
2003年,刘学习脱下了伴随了他二十多年的警服,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一天起,计算机管理监察处正式更名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但刘学习说他并没有完全脱下警服,他热爱网络警察事业如同珍爱生命一样。目前,退休后的他担任了省公安厅“金盾”网络工程的专家评委,继续为警察事业的信息化添砖加瓦。

采访随记
在采访完回家的路上,记者久久回味着他说过的话。刘学习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还是他火辣性格和惊人的记忆力。闲暇之余爱喝些50度以上的烈酒的他,对参与侦破的案件的所有数据和犯罪嫌疑人名称记忆犹新。当记者多次试探性地询问多个案件的详细数据,看是否能够难住他时,他总是在片刻沉思后马上就将数据报出,仿佛他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海量硬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