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学不是诡辩术(22.事实就是科学、疗效就是医学)

(2024-07-10 10:46:09)
分类: 医学通论.医学绝不是诡辩
医学不是诡辩术
( 22. 事实就是科学、疗效就是医学 )




令人奇怪的是,到现在还有人说: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没有逻
辑性和精确性,所以不科学。”


长期以来,这类无理纠缠甚嚣尘上,没完没了,
实为可恶之至!


实际上,无论是作为医者、患者,还是潜在患
者,我们都应当对医学科学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 医学科学就是研究有效治病方法的科学。
换言之,医学科学绝不应当想方设法地否定
已知的有效治病方法!

所以,任何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及其形成过程
都理所当然地归属于医学科学知识宝库,无论
这个方法是来自中医的,还是来自西医的,也
不管这个方法是来自学院的,还是来自民间的。


二、根据患者的症状,再应用某个医学理论,
就可以推理得出一套治疗方法,只要这套方法
常常有效,那么这个医学理论就是较为可信的、
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无论这个医学理论是基
于分子生物学、解剖学,还是基于阴阳五行理
论,无论这个医学理论是不是被所有学者所理
解、所接受。


三、现在很多人对阴阳五行理论不屑一顾、嗤
之以鼻,其实这类行为未必理智。

客观上,不同专业对阴阳五行理论有不同看法,
这是正常的,所以也无可厚非。

可是,面对大量客观事实,关于阴阳五行理论,
我们还是应当有个理性认识。


长期以来,中医医师确实可以应用阴阳五行理论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来辩证施治,而且往往非常
有效。

所有这些都已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何况电视上
也在不断地报道。

如果非要全盘否定这些大量的客观事实,那显
然就是自欺欺人的,那样也就不是科学态度了。

其实 ,我们不妨暂且将阴阳五行理论看成
一种中医快速有效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
方法比较客观地描述了症状与病理的关系,
也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中药治病机理,从而
让中医医师就比较容易开具处方,为患者
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至于阴阳五行理论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对应关
系以及阴阳五行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对应关系
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未来逐步探索,不必急
于求成,也无法急于求成。

所以,目前至少不应当以此为理由来阻止中
对患者的有效施救,也不应当以此为理由
来妨碍中医的发展、最终导致妨碍医学科学
的发展!


实际上,对知识的逐步认识,虽然不尽如意,
这也是客观上难以避免的。


类似地,我们人类食用谷类至少已经有8000年
史了,可是我们也只是在最近的一百年才开
始逐步地认识谷物的各种分子结构及其营养价
值。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认定:

“现在还无法解释食用谷物的营养
价值,所以就不应当继续食用了”


则人类也就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机会了,可见
此类思维方式极为误事,本质上属于起哄 !


也许有人仍然反对,那么就请他回顾一下自己
在学几何学时的体会吧。

有些几何题看上去很难,几乎无法证明。

可是,如果画出一根或几根辅助线,这些几何
题一下子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这时,不必说:

“本来就没有辅助线,你们这样
做,就是作假,没有科学依据。”


实际上,如果解题经验丰富,那么看一下几何
题型就知道如何画辅助线了。


同样的道理:

阴阳五行理论就是理解我们人体运行机制的
辅助体系,根据这个辅助体系,们就可以
很容易理解人体的运行机制,很容易发现很
多疾病的形成机制、也很容易理解很多中药
的治病机制。

所以内行人一看到患者的症状就知道如何开具
处方了,只不过现在不理解阴阳五行理论的人
太多,才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烦恼。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故意装着不理解,故意起
哄,此类人等,极为可恶!


四、作为中国人,却不懂中医,其实这就是一
种可耻,如果实在没有精力学或没有能力学,
那也就算了。

可是如果他还以此为荣,甚至枉顾大量客观事
实、枉顾类似患者的痛苦和无助,反过来说中
医不科学,则实令人匪夷所思!


类似地,有位学数学专业的,如果他不擅长解
微分方程,那就最好不要再到处张扬了。

可是,如果他还反过来一口咬定说:

“微分方程不属于数学,
更不属于科学”

那他就是无耻了!


同理,作为中国人,不懂中医也就算了,如果
反过来一口咬定说“中医理论不科学”,那显
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时刻牢记医学第一
定律:

讲科学就应当用客观事实来说话
讲医学就应当用实际疗效来说话


同时,为了永远阻止类似对医学发展的无端干扰,
我们不妨就索性认定:


客观事实就是科学;
实际疗效就是医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