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问题的粒度

(2023-07-04 09:21:43)
分类: 医学通论.有效性就是科学性
分析问题的粒度  



      有位网友看到我的博文后,就发评论说:

          我的理解,以某个人得了肠炎为例,西医治疗是服用消
炎药去具体地杀死肠道里的细菌。因此在研究消炎药时,首
的是能够杀死细菌,当然也应该少伤害身体才行。

       而中医治疗是改善调节你的各个脏器的功能,使得细菌的
生存环境发生变化而不能继续生存发展,最终也就治好了疾
病。

       其中的中药是用来调节脏器功能的,而不是直接去杀死细
菌的。对吗?中、西药的功能不同,研究与制造方法也就完
不同啰!


       陈子答曰:言之有理。

           我们分析一个治病方法,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要看它的治病有效性;如果确实有效则
可取,无效则改进或抛弃。

               第二个层面就是研究该方法治病为什么有效。

          这里还有一个原则:

               那就是绝不能因为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有效就一口
否决已客观存在的有效性,否则就是武断,就是不负责!


          所以,我们应当坚持 "有效性至上原则。

          长期以来,那伙 伪学者 就是故意地混淆这两个层面,
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恶搞中医了,而且欺骗性很大,
不得不予以严防那伙 伪学者。


          另外,分析问题也有个粒度问题,也并不是越微观越
好。

          例如,研究有机化学,也许考察碳、氢、氮、氧等多
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必无限制纠缠碳原子的微观结
构。

          这些道理,残害中医的那伙伪学者 比我们清楚,只不
过他们只害中医时故意恶搞,让大家只是沉溺于微
世界而无法顾及实际治病效果,实属可恶!


          例如,中医的经方,从来都是讲 君臣佐使 的,是多
相互配合作用的,这样才可以治病。

          可是有人不懂这些,却对中药没完没了的分析化验,
果全都似是而非,甚至在面对中医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
量事实,他们也全盘否定中药的有效性!

           他们的方法就那么可信吗?我看不一定。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2020年2月,我就在《实事与
知识(9.一步与百步)》中列举了补钙的例子予以说明了。
不妨回一下吧:

       有些中医认为喝骨头汤补钙,而某些西医把这个当笑
说,其实何必呢?!

       西医反对的理由就是骨头汤里几乎没有钙元素,这个理
实属牵强附会!

       我们先看看西医是怎么补钙的吧:

       1、晒太阳

                请问阳光里有钙元素吗?!

       2、吃维生素D、维生素K。

                请问维生素D、维生素K里有钙元素吗?!

       3、吃钙片。

                 这倒是缺什么、吃什么;吃什么、补什么。

                 可这正是中医思想,莫非一不小心又上了中医的
当?!

                 不过,这样补充钙的纯净物一旦过量也可能增加
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结石病风险、增加心脏损伤风险、也
响矿物质的吸收、也可能出现高钙血症、胃肠道不良等
反应。
                  不会又反过来说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吧?!

       当然西医也有个圆满的解释:

             晒太阳有利于生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维生素K有
利于钙吸收。

       可是,谁能保证骨头汤里就没有任何可以促进钙吸收的
养物?!

       所以,喝骨头汤补钙并没有原则性错误,喝点骨头汤没
什么坏处,但不要过量,过量都不好。

       西医方法也一样,太阳晒过量也会伤皮肤、维生素D过量
了也会引发急性高钙血症。

       可见这种过度分析或不当分析,足以全盘否定所有中药
病的有效性。
       
       产生这种悖论的原因就是:

              研究问题不注意问题的分析粒度。

       可见,不关注研究问题的粒度就可能产生很多荒唐的结
论,例如,即使面对中医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大量事实,
们也全否定中药的有效性!

  实际上,这种显而易见的结论不必过多讨论,不妨编个
话来恶心一下这种愚蠢行为。



Book 不是 书
=========


       有个傻子,学英语怎么也学不会,因为记单词对他来说
是个困难。

       例如:"Book”这个单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
意思。

       可怜的是,这个傻子就连这么简单的单词却怎么也记
住。

       而可笑的是,每当有人说Book是书的意思“,他
总是振振有词地反驳说: Book怎么可能是书呢?


       于是他一本正经地分析道:

  1、Book" 一共有四个英文字母;

  2、其中第一个字母B" 没有书的意思;

  3、第二个字母“O"也没有书的意思;

  4、第三个字母“O"还没有书的意思;

       5、第四个字母“K"仍然没有书的意思;

       6、即:Book" 中所有字母都没有书的意思;


  于是他就得出结论: 

“Book"与书无关!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Book可以表示书,但就是这样的
常识也经受不起这种似是而非的分析 !

  一百年来,我们那么多、那么好的中药经方就是被这种
是而非的分析方法给糟践了!

  这种混账的事情早就应当结束了 !!!


(本文成稿于2021年4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One.Step.Or.More
后一篇:事实与粒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