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个温柔敦厚的人
(2017-09-05 23:01:50)
标签:
文化重建辛庄师范 |
分类: 我们的教育实践 |
教学随笔2017年9月5日星期二
上午与师资班同学共读《传习录》,有点新的感悟,是关于“新民”与“亲民”。
朱熹将《大学》的首句,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亲民”,改为“新民”,其根据是《大学》里面有一段话,重点谈到“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阳明先生认为,“作新民”的“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的“新”不同。用以经解经的方式来看,“亲民”更贴切,因为《大学》后文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还有“‘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皆是“亲”字意。《孟子》曰:“亲亲而仁民”;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亲之也;《尚书·尧典》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阳明先生认为,“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论语·宪问》曰:“修己以安百姓。”阳明先生认为,“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因此,他认为:“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十几年前,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南先生讲:“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作为一个佛弟子,我当时觉得这样的解读太透彻了。如今看来,朱熹强调“新民”更接近“觉他”之意。就如发愿行菩萨道,固然值得赞叹,但有时未免过于用力。还是“修己以安百姓”显得更温厚。孔子就是这样一位温和、敦厚的人啊!因此,我对师资班的同学们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明明德就是配天(明天德),亲民就是法地(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就是做大人。”
上午11点,上楼给小学实验班的孩子们带书法课,看到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很感动,不禁想起自己当低年级主班老师时的情景。孩子们年龄越小,对周围的世界越是充满了信赖。这便是赤子之心。
小学实验班的教室,暂时安排在辛庄师范二楼的禅堂。用凤娥老师的话来讲,文峰老师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质,就是“清简”。因此,她布置的教室,以及二楼孩子们活动的空间都是那么清正、简素。
由于网上订的新毛笔还未到,中学实验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仅将他们的毛笔先借给弟弟妹妹们用,而且还准备给弟弟妹妹们一人刻一方印章。谢谢他们!
附明日师资班讲义:《象山语录》节选
道在宇宙间何尝有病但人自有病千古圣贤只去人病如何増损得道
道理只是眼前道理虽见到圣人田地亦只是眼前道理
古人皆是明实理做实事
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
不曾过得私意一关终难入徳未能入徳则典则法度何以知之
人品在宇宙间迥然不同诸处方哓哓然谈学问时吾在此多与后生説人品
此道之明如太阳当空群阴毕伏
后世言学者须要立个门户此理所在安有门户可立学者又要各防门户此尤鄙陋
人共生乎天地之间无非同气扶其善而沮其恶义所当然安得有彼我之意又安得有自为之意
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此其原盖出于老氏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而后好恶形焉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天理人欲之言盖出于此乐记之言亦根于老氏且如专言静是天性则动独不是天性耶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解者多指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因言庄子云眇乎小哉以属诸人謷乎大哉独游于天又曰天道之与人道也相远矣是分明裂天人而为二也
《传习录》节选
【3】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