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又有人吵架了《十日走北川》图片日记连载28
6月8日
早起,照例去张心波岳母家的院子里的水龙头前洗漱。
听见后边有人,一看,是张心波的小儿子张瀚在身后看着我们。
依旧在水利局的伙食点吃早餐,姚秀玲正在做饭。
喝的是大米白粥,不过粥里有“内容”:有两个剥好的咸鸭蛋。还是姚秀玲给剥好放在里边的。
小鑫强的爸爸张军又在开始忙碌中午饭。他们在这儿干活都是义务,所谓报酬,就是在这儿的每天三顿饭。
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在认真地挑选着垃圾中她认为有用的东西。
一对老两口从地里采摘了豆角、茄子等蔬菜,到灾民安置点的小市场去卖。
路遇的孩子又举起了手,做着他们习惯了的胜利手势。
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他们的衣服——也可以说几乎所有灾民的衣服都是外地捐献给他们的。
在擂鼓初中操场上的帐篷里,又碰上了我的那个爱说爱闹的邻居黄健荣和妻子。他正在做饭。他是北川县燃气公司的职工,上三年级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他说北川曲山镇小学410人,幸免于难的只有70多人。他和妻子来到胜利村灾民安置点,这里是住房,也是办公室。
黄健荣见我过来,起身在我的镜头前做了个鬼脸。
他又从自己的帐篷里拿出一杯热茶,非要让小张喝一口。“尝尝,我们北川的新茶!”
“来,焦老师,你也来一口,杯子不脏,尝尝我们北川的新茶!新茶!”
是啊,真香!闻了一口,便顿觉清香扑鼻,喝下一口,回味无穷。
“香吧,我们北川有的是好东西,不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很可惜的是我们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希望以后能够恢复。”
“等一等,焦老师!”黄健荣边说边往自己的帐篷走。
他拿了两包东西,走了出来。
“来,把这包萨琪玛装到你的兜里,出去采访饿了,还可以凑合一下。”
不由分说,他把萨琪玛塞到我的摄影背心的兜里。我想掏出来还给他,他严肃了起来:
“请你尊重我们羌族人的好客!”
“呀,来了!”黄健荣瞅了远处一眼,“焦老师,我给你介绍一位我们羌族真正的英雄。
“他叫唐祖华,28岁,原来是我们北川县曲山镇XX村的村支书。”
“哎,我认出来了,就是那位在地震时刻录像的村支书。”
我佩服这位支书的勇敢果断和智慧,在地震的一霎那,他在慌乱的会场上从地上捡起被人扔掉的一台DV,拍了一段地震时真实情况的画面资料,只是因为DV被摔坏了,只录上画面没录上声音。这资料曾反复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
“他还带领村民有秩序的撤离,使村民伤亡很少,立了大功了。”黄健荣说。
“我仅仅干了一点应该干的事情,党和政府就给我极高的荣誉,还火线任命我为曲山镇副镇长。我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把工作做的让党和人民满意!我太忙,就不聊了,抽空咱们再谈!”
说完,他跟黄健荣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当地话,匆匆跳上了车。
这位火线升官的副镇长是我们在北川见到的惟一一个比席书记这个村书记官大的干部!
“张老师,送你一枝花。”
一位孩子跑了过来,送给我的助手小张一支野花。这些天,小张给这些孩子们录像混熟了,孩子们用这种形式表达对小张的感谢!
“焦老师,我拿着这支小花,你给我们在废墟前照张相吧!”小张举起了手中的小花。
突然一阵吵嚷声传了过来。
“吵架了,吵架了!”孩子们往吵架的地方跑去,那里聚拢了好多人。
吵架的是那位昨天在我镜头前抽烟做鬼脸的老人,他拿着一桶油,对着两个人吵得很凶。我听不出一句话来,所以不知他们为什么吵。原因也许与这桶油有关系。
他一步步逼近,对方不断往后退,他不断往前逼。
“哗啦!”一个看热闹的孩子手里的东西倒在了地上。
上来一个年长者来劝架,我只听出一句话,就是嘱咐他不要生气。
他听了,不再吵了。却仍黑着个脸闷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