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友们,对不起,又把连载25漏掉了,现补上,请大家指教!
我和张瀚亲了一个kiss《十日走北川》日记连载25
6月7日
雨下了一夜,天亮时,才停了,山尖上飘着云雾。灾区的早晨很美。
席书记在村口交代今天的工作。他不知为什么有些不高兴。张心波夫妇、张心波的丈母娘也在。席书记和张心波的丈母娘真是亲姊妹,他们站在一块儿,看出来长得真像。
灾民们还没有起床,防疫人员已来到帐篷前准备工作了。
人们开始起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话,也有人开始烧火做饭了。
“见见面,分一半。”这个抱柴的大嫂,顺手给了还正在做饭的大爷一半柴草。
这位大爷又顺手把柴草送给了身边的这位大嫂一半。
这位大妈的木柴可能淋雨了潮湿了,烧了半天才冒出火苗。
慢慢地,整个灾民安置点的上空弥漫着缕缕炊烟,飘散着炒菜的香气。
这是一处更大的做饭的场地,得有几十个锅灶。场面热气腾腾,十分壮观。
一位在路边吃方便面的小伙子闯入我的镜头,想躲闪已经来不及了。
来自北川的黄健荣和我们住邻居,他整天乐呵呵的,可听小张说,他7岁的儿子在地震中没了。面对他的笑脸,我又不忍心去问他,不忍心戳他的心痛。
这位端锅的汉子,不知煮的是什么饭。有一个小伙子不时用手机对着做饭的人拍照。
这位年轻的母亲笑得那么甜,身上背着个孩子,一边在削洋葱,一边和邻居说话。
帐篷内一对哥俩在吃方便面,他们说,凑合着吃点就行。
这两个吃饭的妇女,吃得很专注,她们吃的也是方便面。
看,还有这位,吃的也是方便面。
看到这位女孩在剥粽子,我才意识到要过端午节了。应该是明天吧,这位女孩提前过了。
又碰上来自郑州的志愿者武颖,就是前天给我扶着矿泉水箱子,让我在上面拍照的小伙子。此刻他挨家挨户地登记所需物品。
这是一对幸福的宝宝,他们却是两家人,两家在同一个安置点相识,成为了和睦的邻居。
看到这位姑娘,我们还以为是外地来的志愿者呢,一问, “当地的,”她开朗地说。
我的镜头对准了几个正在吃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的神情是在吃饱了肚子不饥不寒的情况下才有的。
看,这位慈祥和善、又有些俏皮的老头儿!
看,这位遵循“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一理念的汉子。
看,这位头发自然卷的中年人,
看,这位时尚的青年
看,这位阳光少年。
看,这两个端着饭碗的小姑娘!
这对老太太是姊妹俩吗?不是,穿花衣的老太叫苟素琴,来自曲山镇朝山村四组。另一位老太叫周仓英,也是87岁,她就是擂鼓镇的人,是龙头村一组的,她们在灾区点认识后,亲热得像亲生姊妹。
“我们的衣服都是外地捐献的。别看穿着不合体,可我们喜欢。”苟素琴老人说。
小张瀚的母亲喊我们吃饭了,我这才觉得肚子有点饿了。
她还送来一双胶鞋,让我穿上。她看我昨天去北川掉到泥潭里,鞋子湿了,就把丈夫张心波的一双胶鞋拿来了。
“你穿了吧,叔叔。”小张瀚抱着鞋说。“哈哈,好好,好儿子,不能叫叔叔,叫伯伯,来,亲一个。”
聪明的小张瀚凑过来,我们亲了一个k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