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到北川中学去<十日走北川>图片日记连载15
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在席书记家的客厅向我打招呼,这是席书记的岳母尹玉珍,她今年86岁了。地震那天,她在路边散步,所以幸免于难。地震后,席书记把她接到自己家里。老人耐不住清闲,把扫地、烧水之类的活揽了起来。
“焦老师,你吃个鸡蛋吧!” 一位大嫂叫了我一声。这是王莎的妈妈,热情好客的羌族大嫂送来一片热心。
席书记把一家人都叫齐了,一个也不少.在废墟前,我给他们拍了这张全家福。这是我这几天拍的合影当中,真正的一张“全家福”。在取景框里,我有意取上了席书记的奥迪车。
拍完照,几拨人找席书记谈事,席书记又在他的“会客室”里谈工作了。我继续在村里的灾民安置点转转。
一批防疫人员正整装待发,他们负责灾区安置点的消毒工作。他们每天都把各家各户的角角落落都进行细致的消毒。
一位灾民叫住了消毒员,让他在自己的小腿上喷喷药。他说,脚上长了些东西,喷上药好受一些。
我问这位消毒员是哪个防疫部门的,他说,他是北川县曲山造纸厂的下岗职工,叫许元国。他的6岁的女儿许言在北川幼儿园上学,没想到地震时山垮了,推倒了幼儿园,女儿和众多的孩子被埋在地下。他说解脱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当志愿者,为活着的人服务,他来这里做志愿者已经十多天了。
看到这个帐篷前天真无邪的孩子,许元国是不是又会想起自己的女儿?
朗朗的读书声从帐篷里传来,这是一所帐篷小学,授课的也是外地的志愿者。
看到眼前的学生,我想起了这次遭难最严重的北川中学,我想去看看那片废墟,听听那片废墟下魂灵的声音。
跟席书记打了个电话,他满口答应帮忙,说一会儿让张心波开车送我们去。
几分钟后,张心波来了。他说:“焦老师,去那里只能呆半个小时,11点半我还要回来给水利局机关人员送午饭。”我说:“行,不会耽误你的事情。”
车一边走,我一边把镜头伸出车窗拍照片。
这是胜利村的灾民过渡房建设工地,地已推平,远处已经建起来许多过渡房。
不断见到废墟前的灾民。
不断见到灾民身后的废墟。
这是通往北川的路,开始见到警戒线和警戒的战士。
不断见到成队的军车。
还见到了帮灾民收割小麦的解放军战士。
这两个孩子煞是可爱,他们身后是救援部队安扎的军营。
接近北川中学了,路边有卖东西的村民,她带着口罩,竹筐里只有二三斤芸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