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对“俺爹俺娘”是相当熟悉了,每重读一次,就有新的收获,感动也便积累一层,成千上万的评论,成千上万的感动,都缘自于人内心那温暖的情感,缘自于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是子女,共鸣很多,想说的很多,“俺爹俺娘”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情感发泄口。由“俺爹俺娘”俺想到了“俺爹俺娘”以外的东西。
子女的成功与孝敬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天下父母的心愿,子女的成功是比自己成功都要高兴和自豪的事,也更能让做父母的在人前腰板挺直,说话硬气。子女的成功只是做父母的成功了一半,如果子女只是成功了,眼里没了父母,父母欣慰的同时,会加一层凄凉。如果子女成功后,更加的孝敬父母,那做父母的该是何等的满足与幸福。“俺爹俺娘”就应该是这样满足幸福的父母。
从“俺爹俺娘”一句句平实的话语中就可以听到那份知足与自豪。“俺爹”经常对乡亲们介绍儿子“聂影”的事,还会拿着儿子摄影器材说:俺一辈子也挣不来这台机器。到京剪彩时,“俺娘”对乡亲说:俺儿子让俺到北京开会呢。这其中的满足,谁都可以看出来。“俺爹”在参加北京影展剪彩时与牛群的古言古语,把个牛先生说的以“啊啊”作答,回家后还常以此向乡亲们“炫耀”。但凡一个普通老百姓,能见着牛群就是很高兴的事了,谁还同他较较高低,但“俺爹”就这么做了,其实这背后支撑着的就是儿子的成功,儿子的成功给“俺爹”带来的自信与不畏权贵的底气使的“俺爹”有勇气在“大人物”面前显示自己——虎子有虎父。作为一个世代在乡村生活的劳作者,一个大老爷们,得到众人的尊敬应该就是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更何况是来自孔孟之乡把声誉看的比命贵的“俺爹”。“俺爹俺娘”在乡亲中的威望除了他本身就有的学问学识及为人的善良大度之外,有一部分其实是来自于儿子的成功。
家风是可以传承的
现在一说家风可能有老古董的嫌疑,但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家风。家风不只存在名人世家,普通老百姓家的家风来的更加普遍与实在。纵观焦波老师一家几代人,不管怎么变迁,他们家始终相传着孝敬、善良、吃苦、持之以恒与开拓的精神。这有遗传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生活环境使然,人自小生活的环境会融入血液,伴随终生。在做人方面,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直观的学习资源,“俺爹俺娘”困难时期接济乡亲的举动,是“儿子”做人方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困难时期拿自己的粮食接济乡亲是种美德,但冒险接济的境界自是又提高了一层。“俺娘”说东西自己吃填坑,别人吃传名,是种信念,也是品性。“俺爹”早年盖起的房子样式比周围乡亲的早二十年,说明眼光超前,具有创新的意识,这些好的传统在“儿子”焦波老师身上都有体现。焦老师能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给父母留影,本身是种坚持,是种孝敬,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成功总留给有准备的人,信然。有焦波老师的教育,焦剑肯定也错不了。
和谐家庭的背后总会有一默默奉献的女人
一个家庭是否和谐,能否和谐,女人的作用很大。虽然在《俺爹俺娘》中焦波老师很少提到的妻子,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妻子背后的支持,不说工作,单说家庭,要想和谐,想都不要想,女主人可以不温柔,但一定得大度善良。相信焦波老师背后的妻子肯定是个善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有一点我觉的比较奇怪,按理,婆媳关系是家庭中的重头戏,妻子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人物,焦波老师怎么这么少的提及妻子,或许是妻子不喜欢走到前台,或许焦波老师不喜欢拿夫妻关系炒作,呵呵。在《俺爹俺娘》中,提到妻子的次数不超过三次,记得一次是以女朋友夏立群的身份出现,一次是给抱着“俺娘”的焦波老师留影出现,再一次“俺娘”病危时,对即将赶回家的焦波老师说了一句宽心的话。每一次提到妻子,话语不多,但其中的关怀与温暖总能让人感觉的到。由此可见,是焦波老师把妻子当宝贝在藏着。
但不管怎么样,有个好妻子对每一个家来说很重要,听老婆的话,对每个男人来说也很重要,我们这有人常说,不听老婆话的人过不好日子,因为听老婆话就意味着夫妻关系和谐,试想,谁会听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的话?由此看,焦波老师也是个听媳妇话的人,要不怎么能把日子过好?当然更是个爱老婆的人,要不怎么能听老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