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观展(9)——宅兹中国:夏
标签:
上海博物馆宅兹中国 |
分类: 博物观展 |
7月30日,“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宅兹中国”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
↓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三展同步展出。

↓ “宅兹中国”出自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这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尽管此时的“中国”还不是国家的含义。
由于这次主题是“河南省的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以陕西的何尊缺席。不过,“何以中国”是可能延续5—10年的大型系列展览,估计何尊应会在陕西文物展上亮相。


↓ 序厅内展示了夏商周时期三件有代表性青铜鼎国宝级文物,从右至左为:网格纹鼎(夏)、妇好鼎(商)、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战国)。
“禹铸九鼎”之后,鼎成为了权力与地位象征的国之重器。

↓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共历14世17王,前后400余年。

↓ 茫茫禹迹

↓ 王城岗遗址

↓ 绳纹陶鼎,夏早期,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陶鬹形器,炊煮器,夏早期,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双孔石钺,夏早期, 1976年河南郑州马岗遗址出土,郑州博物馆藏。

↓ 瓦店遗址

↓ 灰陶瓮,夏早期,1997年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许昌市博物馆藏。

↓ 灰陶杯,夏早期,2004年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许昌市博物馆藏。

↓ 卜骨,夏早期,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 新砦遗址

↓ 方格纹陶鼎,夏早期,2000年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兽面纹陶残片,夏早期,2000年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花地嘴遗址

↓ 高钮陶器盖,夏早期,2003年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弦纹陶盉,夏早期, 2003年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出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 赫赫夏都
河南洛阳偃师区境内的二里头遗址,已是被学界达成普遍共识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都城所在地

↓ 二里头遗址宫殿模型沙盘

↓ 玉刀,夏晚期,2015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玉璋,夏晚期,1974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 象鼻陶盉,夏晚期,1992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鸭形陶壶,夏晚期,1963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单翼铃,夏晚期,1987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素面斝,夏晚期,1987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夏晚期,1984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器身以青铜为主体框架,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凹面附麻布纹,图案组合精巧,极富装饰效果,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的胸部,是古代神秘的沟通天、地、神、人等之间的重要载体物件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如果国宝会说话》

↓ 束腰爵,夏晚期,1987年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摄于2022年8月13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