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观展(4)——玉器馆2
标签:
上海博物馆玉器 |
分类: 博物观展 |

↑ 清·鹌鹑形盒
鹌鹑是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寓平安之意。
11月15日,看完“宝历风物”之后,再次走进玉器馆,补拍一部分玉器。尽管也用了单反,为了省事,这里还是用手机拍的照片。
↓ 良渚文化·神面纹琮
此件玉琮高近40厘米,分为十五节,在国内外同类型玉琮中属于比较高大的一种。

↓ 良渚文化·玉钺
在良渚文化中,钺是权力的象征。

↓ 良渚文化·神面纹琮

↓ 良渚文化·神像纹琮
这个玉琮四面分别琢出一组神人兽面纹,即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像。其四角有四只飞鸟,为神像的使者。

↓ 良渚文化·神像纹玉琮

↓ 齐家文化·四孔刀
齐家文化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以大型的礼仪性器物为主,比如刀、璧、琮等等。

↓ 商代晚期·琮

↓ 夏·璋
玉璋是龙山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器物,属于礼仪器。这种玉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璋之一。

↓ 商代晚期·直纹戚

↓ 商代晚期·蟠龙玦

↓ 商代晚期·蟠龙环

↓ 商代晚期·虎
本件玉虎为片雕,纹样采用双钩的方法以两条平行阴线进行刻划装饰,十分写实,此件玉虎目中穿有圆孔可供佩戴。

↓ 商代晚期·熊

↓ 商代·鸟
玉鸟通体以商代典型的双阴线手法勾勒,口部则琢有穿孔以供悬挂佩戴。

↓ 商代晚期·鱼

↓ 商代晚期·梳

↓ 商代晚期·龙首饰

↓ 西周早期·鸟

↓ 西周中期·鸟纹饰
↓ 战国·双凤谷纹璧

↓ 战国·重环谷纹璧
玉璧分为内外二环套连的形式,表面装饰谷纹,用以表达祭天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

↓ 战国·龙

↓ 西晋·蟠龙环

↓ 晋·龙纹鲜卑头
玉器背面有46字铭文,从中可知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所制的御用之物。

↓ 西汉·龙纹剑珌

↓ 唐·吹角击鼓伎乐纹带銙

↓ 唐·云龙纹葵口盘
玉盘呈十二葵瓣状,内壁经打磨后温润晶莹,外壁浮雕双龙戏珠图案,属于典型的唐代龙纹样式,在出土和传世器中类似的器物十分罕见。

↓ 宋·鹿

↓ 金·“秋山”炉鼎
采用多层次镂空技法,利用了玉本身黄色的表皮来表现秋叶深黄,秋色正浓的林中景色。

↓ 金·犀牛望月饰

↓ 宋·龟鹤纹饰

↓ 元·双螭纹饰

↓ 清·仕女

↓ 清·渔翁
以“俏色”的手法,保留了玉皮部分并未进行过多打磨,使得渔翁身上的蓑衣以及头戴的斗笠呈现一种历经风雨的沧桑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