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京都9(2016)——哲学之路

标签:
日本京都哲学之路 |
分类: 海外屐痕 |

与竹林小道齐名的还有一条哲学之路,也进入了日本的“道路百选”。
哲学之路紧靠琵琶湖向京都市内运水渠道,从银阁寺到熊野若王子神社,大约2公里。这一带靠近京都大学,是学者和文化人包括哲学家聚集的地方。作为傍水的小路,备受这些文人学者的喜爱,因此,小道有了“文人之路”、“思索之路”、“哲学小路”等名字,后来统一称为“哲学之路”。
有几百棵高大的樱花树组成了樱花隧道,哲学之路又是京都地区著名的赏樱景点。
哲学之路与琵琶湖的水渠并行,一条并不起眼的沟渠成就了一条成就了一条著名小道,成就了一个著名景点。


路旁房屋散落,典型日本民居风格。





从银阁寺到熊野若王子神社,途径慈照寺、法然院、永観堂禅林寺、南禅寺,都是著名景点,令人目不暇接。







沿途有不少咖啡馆、礼品店,低调、简朴。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引水渠如何变身为举世闻名的“哲学之路”。
早在日本明治时代(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2年),京都修建起一条通向琵琶湖的印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将琵琶湖水引进京都府用于灌溉和水运,既然是水渠,自然有人负责维护管理,沿途被管理员踩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来,1890年经过大修整后正式成为一条方便行人通行的小道。
因为附近有京都大学,以及永观堂和银阁寺等寺院,环境幽静优美,渐渐地有不少文人学者在此地购置住宅居住,包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田边元等人在内。既然住在这里,沿着小道行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当地居民却又更深层的想法,他们竟然把这条文人行走的小道赋予极高的附加价值。
为了提高本地知名度,当地居民给这条水渠小道先起名为“疏水小径”,看到西田教授们也在此路行走,立刻发散性思维地编造出一个浪漫的故事“哲学家沿着小道边思考边散步”,由此改称为“散步小道,思考小道,哲学小道”。
时光进展到1972年时,这条引水渠已经完成了当初的历史使命被弃用,可是当地居民却掀起了保护沿渠小道的群众运动,为此正式将其命名为“哲学小道”,促使政府出资维修整理,1981年还在恰好位于引水渠中间位置的法然院附近竖起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西田几多郎的绯句“人为人,吾为吾,吾之小道吾行走”。
从此这条普通的小路迅速出名,成为京都著名观光景点,1987年,京都市将有轨电车路拆卸掉的块石全部铺设到哲学小道上,还沿水渠栽种了450棵樱花树,每逢春季这里就成了“樱花缤纷飘落的散步小道”,当年,它还成功入选日本“100条道路”目录。
时至今日,这里曾经是“琵琶湖引水渠维修小路”的历史几乎被人忘却,变身为哲学小道后,两侧陆续修建起商铺餐馆,每年为京都市的旅游观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就连外国游客只要听到“哲学小道”的名称,无不希望亲临其境,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