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刚刚参加完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的告别仪式回来。前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很多,这是我驻俄近6年来第二次到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的告别室参加这种活动。第一次是2006年12月20日,是送一位俄罗斯朋友。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是送一位中国的老朋友……
4月11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向近日去世的俄前驻华大使和俄联邦委员会议员伊戈尔·罗加乔夫(罗高寿)的遗孀发去了唁电。唁电称,“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人,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外交家,一名真正的爱国者。我国外交史上许多辉煌的篇章、我国在一些重大而关键的外交方向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无疑都与他的名字、与他多年富有成果的活动紧密相连。因此,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将永远活在自己的亲人、挚友、同事的记忆中。” 4月11日上午11时,罗高寿的告别仪式在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的告别室内举行。罗高寿身着黑色中山装,他的灵柩周围摆满了鲜花。灵柩前还陈放着罗高寿生前获得的各种勋章和奖章,告别仪式现场摆放着俄联邦委员会、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俄外交部、阿穆尔州政府等机构送来的悼念花圈。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前外长伊万诺夫、俄联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托尔申、阿穆尔州长科热米亚科、第一副外长杰尼索夫、中国驻俄大使李辉等数百人参加了告别活动。 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1932年3月1日出生在莫斯科。在他刚满月便跟随父亲来到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馆生活;1936-1939年,小罗高寿又随着家人在哈尔滨的苏联总领馆生活过三年的时间。他的父亲阿列克谢·罗加乔夫(老罗高寿)是前苏联最负盛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之一,在中国先后工作生活了12年,翻译了包括《西游记》和《水浒传》在内的大量中国文学作品。 罗高寿于1955年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58年,罗高寿进入苏联外交部工作,并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1986年起,担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1992-2005年担任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位驻华大使。2005年5月21日,当罗高寿卸任离开北京时曾深情地对前来送行的中国朋友们说,“在没有你们的日子里,我会感到非常寂寞。”卸任归国后,罗高寿担任俄联邦议会联邦委员会阿穆尔州代表,继续为深化俄中民间友谊、促进两国地方合作积极发挥作用。 罗高寿于4月7日凌晨去世后,俄外交部发布悼文称,“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把其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都贡献给了外交领域,走过了从翻译到外交部副部长再到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道路。在1992年至2005年担任驻北京大使期间,罗加乔夫为俄中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为奠定两国基础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为俄中边境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俄阿穆尔州州长奥列格·科热米亚科在致罗高寿遗孀及家人的唁电中称,“罗高寿将毕生献身于崇高而伟大的国家事业,充当着俄与中国、亚洲国家的桥梁,并取得辉煌而卓越的成就。” 罗高寿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累计达20多年,曾先后见过我国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见证了中俄(苏)关系的不同发展时期。罗高寿的中国情结不仅来源于父辈,而且贯穿于他的人生旅途。他本人生前曾情真意切地说过,“我的一生、我的外交职业和中国问题专业都与这个伟大的国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会努力去感受中国的变化。……我充分地感受着中国的深厚与伟大。中国是需要用一生来了解的国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自豪地说,“我的朋友遍中国。”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