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3月30日是莫斯科的“哀悼日”,俄罗斯的电视、广播都停播了娱乐和广告节目,休闲娱乐场所也暂停营业。因恐怖爆炸而中断的莫斯科“红线”地铁线已于当时时间29日下午4时全线通车,莫斯科的地铁和这座城市在一阵忙乱之后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和喧嚣。 自29日起,莫斯科所有地铁站都出现了全副武装的警察带着警犬巡逻,但一些俄罗斯市民因29日早晨的地铁恐怖爆炸案而不愿再乘坐地铁。不过,绝大多数民众还是像往常一样选择搭乘地铁出行。莫斯科时间30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两个地铁站,站内多了几张桌子,桌子上静静地摆放着普通行人送来的数百支红色和黄色的鲜花。每一个行人在经过这几张桌子前时都不自觉地放轻、放慢了脚步,似乎生怕再次不小心惊动那些昨天刚刚受过惊吓的灵魂。莫斯科人用灿烂的鲜花来悼念在爆炸中逝去的生命,一个花篮的挽联上写着:“2010年3月29日,在这里,发生了造成多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两个地铁的进出站口,仍有许多记者在采访往来的行人,但更多的行人选择了沉默,人们表情严肃、脚步匆匆。 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亚博尔特尼科夫29日曾表示,策划和实施爆炸事件的恐怖主义团伙可能还藏匿在莫斯科市内,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这些恐怖分子再实施其他恐怖行动的可能性。因此,俄联邦安全局、内务部等强力部门已全面提高了对莫斯科的警戒等级,并在俄罗斯全境加强了安保措施。俄警方呼吁所有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目击者主动打电话给侦查部门并提供相关的线索。侦查委员会发布的消息称,“所有关于这两起恐怖袭击事件的供词以及其它形式的线索对于调查都是重要的。” 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29日的莫斯科地铁系列恐怖爆炸事件已造成39人死亡。据悉,俄官方每隔1小时重新统计一次死伤人数,由于伤者中重伤员人数较多,所以死亡人数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然而,莫斯科地铁系列恐怖爆炸事件给俄罗斯带来的创伤却远不只这几十条鲜活的生命,俄罗斯各界在质疑俄强力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防范措施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恐怖幽灵缘何再现莫斯科”这一深层次问题。 自1994年12月为阻止车臣匪帮的分裂活动而爆发第一次车臣战争以来,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第二任总统普京府先后两次主动出兵车臣,虽然对车臣非法武器给予了极大打击,但却未能彻底驱散车臣上空的恐怖主义幽灵。在两次车臣战争之后,车臣武装分子改变行动策略,采取游击战术,策划恐怖袭击,与俄强力部门展开了猫和老鼠的死亡游戏。 2009年4月1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命令取消了自1999年起在车臣地区实行的“反恐行动状态”,车臣境内随之进入常规状态。当时,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在通报中表示,结束反恐行动状态,将为车臣局势进一步实现正常化、社会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创造条件。但车臣取消“反恐行动状态”并未让车臣彻底无战事,在车臣及临近的俄南部的外高加索地区时常传来非法恐怖武器分子袭击当地警察和普通百姓的枪声,俄强力部门也始终没有放松对这一地区的“剿匪行动”。其实,车臣取消“反恐行动状态”也并没有让俄罗斯“天下太平”,2009年11月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涅瓦号”特快列车发生恐怖爆炸事件。时隔4个月,莫斯科再次传来恐怖的爆炸声。 实际上,无论是从反恐决心还是从反恐经验,无论是从反恐力度还是从反恐手段来讲,俄罗斯都是以“强硬”著称的。那为什么俄罗斯反恐怖近20年了,恐怖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呢? 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的反恐形势与国际整体反恐形势有着密切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恐怖威胁有增无减。此外,美军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又造成了阿富汗问题的“外溢效应”,一些恐怖分子向临近地区四处逃窜,这从客观上让中亚及周边地区的反恐形势更加复杂化。3月30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目前还不能排除莫斯科地铁站连环爆炸案中有外国势力支持下实施的可能性。 实际上,要想根除恐怖主义仅靠硬的一手还是不够的。“铁拳”可以打击恐怖主义,但却无法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要想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实现真正的稳定,除了一系列“剿匪行动”之外,俄政府还必须为该地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创造正常的环境,包括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建立新工厂、启动新的投资项目等。 也是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于今年1月19日签署命令,正式把北高加索联邦区设为俄罗斯的第八个联邦区,包括了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等一些“多事之地”,并任命熟悉经济事务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亚力山大·赫洛波宁为俄总统驻北高加索联邦区全权代表兼联邦政府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强调,近年来,俄罗斯学会了在北高加索地区采用强力手段打击匪帮,但当地经济工作进展缓慢,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经济犯罪和行贿受贿等问题也很严重。梅德韦杰夫强调,他把总统驻北高加索联邦区全权代表和联邦政府副总理两个职位合二为一的独特决定,就是想根除造成该地区不稳定的“顽疾”,即在不放弃“强力手段”的同时加大“经济手段”的力度。但梅德韦杰夫治理外高加索地区的“新思路”还未完全展开,莫斯科就又传来恐怖袭击的消息。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