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场一瞥
红场一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16
  • 关注人气:29,0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斯科市内“中国城”地名考

(2009-08-15 13:11:00)
标签:

杂谈

     前些天,在写《给拟建中的莫斯科‘中国城’泼瓢冷水》一文时提及莫斯科市中心有个地方叫“中国城”。但不知此名来源,今天从一位博友那里看到了一种说法,转贴之,作为资料。
     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广场附近,有一站地铁名叫"中国城(Китай-Город)",不远处还有一条名为“中国城(Китай-Город)”的街道,临街是一段遗留下来的旧城墙。因为在俄语中“Kitai”有“中国”的意思,所以一直以为是历史上把中国人居住过的区域(城池)叫做“中国城”。经过查证,却不是如此。

   Kitai”城,在莫斯科市,2002年以前属“Kitai”区,现属特维尔区。现今为莫斯科文化、商业与行政务中心,西面与红场相邻,北面是马涅什广场、练马厅交界,东面是旧广场、新广场,南面与莫斯科河交界。Kitai城墙包括以下几条街:尼古利斯卡娅、伊利因卡、瓦尔瓦尔卡以及扎里亚季亚区。

    Kitai城为莫斯科最古老的区域之一,曾是几个世纪以来的商业中心。存有众多教堂。Kitai城内有著名的建筑与历史遗迹,如复活门、中心商城、古姆商场、喀山教堂、尼基金卡的三位一体教堂等。至1991年属哈莫夫尼切斯基、塔甘卡及巴乌门斯基区域。

    应该指出的是,二十世纪末“Kitai城”这个名称  同名地铁站(之前为“伊利因斯基大门广场”)。真正的名称的来源至今仍没有答案。它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阿法纳西·尼基金时期中国用俄文来说叫做“齐纳”。根据常见的说法,该区的名称由“鲸”的旧词演变而来,也就是加固建造时连接杆使用的夹子。现今已经不再使用,至十七世纪在俄语中它是一个普通词。 

   据说,比如《十一至十七时期世纪俄语词典》中“kita”这个词意为某种辫在一起或束成一捆的东西。其中,kita的意思是辫子,辫形物,帽缨,军服的一部分,包括俄罗斯军服。比如,骑兵戴着kita — 军帽高帽缨。现今熟悉的单词“帽缨”是kit后来的名称,而在十七世纪还用它的旧名称—kit. 从以下引文中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段十七世纪后半叶描写军服的文献资料:“兵马,骠骑兵马鞍,鞍垫镶金、缨、羽毛。”一位十七世纪的作家写到:“帽有缨。”那么,kita表示军装的一部分。“kita”一词在其它斯拉夫语言中也代表着同样的意义。有关文献中提到,一些弗拉基米尔与普龙斯克的古城也叫做“Kitai城”或者“Kitai”。 

     还有一种说法,“Kitai”这个名称源自突厥语,代表“城墙”的意思,在蒙古语中“Kitai”也有“城墙”之意。根据卡济米拉·瓦利舍夫斯基的版本,它源自波多利亚德小城Kitai城的名字,在这里城墙建筑师叶莲娜·格林斯卡娅度过了她的童年。(转帖于旅俄晋商寻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