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俄软了?

(2008-11-25 14:24:00)
标签:

杂谈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有媒体报道称,11月23日,由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Transneft)组成的谈判代表团到达北京,代表团由两家公司的副总裁带队。在将近一周的访华时间里,他们将与中石油、国家开发银行及相关政府机构的谈判代表,就中俄贷款换石油的具体合作条款进行新一轮的正式谈判。
     24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透露,中俄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协调机制俄方负责人,俄副总理谢钦也将于本周访华,就贷款换石油的协议进行进一步的谈判。这场旷日持久的艰难谈判,终于将在本周进入收官阶段。
     中俄间石油谈判这次的“峰回路转”有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外资大量撤离,几大石油公司陷入债务危机,需要有大量资金注入,以稳定国家金融形势,缓解大型油气公司的资金短缺困境。
   最近这两年,出于战略需要,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在欧洲、非洲、东南亚、拉美四处出击抢占资源,扩张势头很猛。但这种扩张缺少自有资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贷短期债务,仅今年年底到期的债务就有800亿美元。另外俄油气公司还面临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这几年他们在本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而要保证同时向欧洲、亚洲的供油,必须扩大勘探开发,也需要大量引进资金。

    准备签订的这份协议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原则,既符合俄罗斯发展战略、外交战略、安全战略的需要,也在几个方面满足了中国的战略需求。首先是在外交战略上,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就必须夯实经济基础,而能源合作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头戏。

  其次从能源战略看,中国能源需求增长旺盛,必须扩大境外能源供给。中国的能源安全不仅存在油气供应量的问题,还有个运输路径问题。要规避石油进口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迫切需要解决近距离陆上石油运输的问题。目前只有中哈管道,年供油能力约1000万吨,远远不够。远东管道中国支线是中国第二条陆上石油运输管道,年输油1500万吨是有保障的。将来稍加技术改造,可望增加到3000万吨。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贷款换石油对于中国应对西方金融危机冲击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贷款换石油,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性资产,对于解决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抵御金融风险,可望发挥积极作用。

   一个人永远占不尽天下的便宜!中俄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的相互战略借重,而且还表现在经济上的互需互补。中俄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单方面受益,也不是简单的中俄受益,中俄之间的合作对中俄两国和这个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还有一句题外话:对于俄罗斯,你软他硬,你硬他更硬,你更硬他还硬。凉他两天,他自己就软了。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他都不可能永远硬的——这硬道理!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