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再现'库尔斯克噩梦'?

(2008-11-10 19:35:00)
标签:

杂谈


 

俄潜艇事故引发一连串追问

   “那一夜,当核潜艇发生严重事故的消息传来之际,许多俄罗斯人都被镇静了:一部分人开始吃镇定剂,另一部分人干脆喝起了伏特加。所有人都在被一个问题困绕着——难道是一次新的‘库尔斯克’?”2008年11月10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用3个整版披露了俄太平洋舰队潜艇事故的相关情况。正是俄罗斯军队要加快现代化步伐、俄海军四处巡航之际,这艘还未列入俄海军序列的新型核潜艇上发生的事故让俄罗斯老百姓再次陷入了一种隐隐的忧虑之中。俄媒体又开始追问一个问了许多年的老问题——“为什么?”
    11月8日在还未列入俄海军序列的新型核潜艇上,造船厂进行试航时非法启动了自动消防系统并发生事故,造成20人死亡,其中3名军人和17名技术人员。此外,21人受伤,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11月11日是俄滨海边疆区为核潜艇事故死难者确定的哀悼日,边疆区境内俄罗斯联邦国旗应下半旗致哀,建议文化机构和广播电视公司分别取消娱乐活动和娱乐节目。而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维克托•伊沙耶夫10日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核潜艇事故中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籍的每位遇难者家属将获10万卢布补偿,同时宣布12日为哈巴罗夫斯克哀悼日,安葬死难者。
    目前,出事俄海军核潜艇已停靠在滨海州南部临时停靠地。此次事故的原因,初步认定为是核潜艇消防系统非法启动,由此释放出氟利昂气体夺走了20条无辜生命。官方消息,核燃料并无泄漏,放射数据显示正常。俄《共青团真理报》11月10日的报道称,此次反应堆舱和主工作舱状况良好,没受到损害,这比7年前的“库尔斯克”的血本无归相比要显得“幸运一些”。
    据俄媒体披露,事发核潜艇名为“猎豹”号,属“阿库拉II”级攻击性核潜艇,据称是俄海军最隐秘、攻击力最强的核潜艇。“猎豹”号核潜艇1991年开始建造,因资金短缺曾中断了约10年。该报道透露,事发潜艇于当地时间11月8日11时下水开始试航行;11月9日凌晨3时30分至4时,当潜艇下潜至80米水深处时,潜艇第一和第二舱消防系统出了问题,俄海军与此同时向事发海域派出了反潜军舰和带了舰载直升机的救助舰;11月9日凌晨4时30分至5时,事发潜艇上升至水面,俄海军直升机将4名重伤者接走,赶到的军舰将其他受伤者和遇难者的遗体从潜艇上接走;11月9日,事发潜艇进入临时停靠的军港。
    这两天,俄媒体和相关专家正在纷纷猜测发生这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俄造船工程师告认为导致悲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也许核潜艇里的热传感器失灵,舱里温度稍有提高就到达了其火灾报警标准,从而启动了灭火系统。或许有人在舱里吸烟,新设备瞬时对产生的烟雾有所反应,随即锁死舱门,氟利昂消耗掉氧气,导致人员窒息而死。
    那么为什么船员在事发时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呢?该工程师说或许是报警延迟了,或许是根本没有任何报警而直接释放氟利昂了。对于后一个推想有一个证明,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是没有报警而直接启动灭火系统,也就是说没有报警声音出现。
    俄海事技术问题专家伊拉利奥诺夫说,即使有报警也很难夺过此劫,因为有太多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非军方人员,他们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跑出去。根据操作手册,报警器一旦报警,所有操作员都应该马上戴上个人呼吸装置,不排除那些非军方人员没有该装备,即使有他们可能也不会用。
    此外,该报道还指责出事核潜艇超载出行,事故发生时核潜艇上有208人,其中有81名俄海军官兵,而潜艇正常额定编制仅为73人。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前海军退役上校根纳季•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事故有可能是由于此类潜艇过分强调自动化,以及在进行试验时组织工作问题所致。他认为,当时在潜艇试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经验薄弱,也可能成为事故原因之一。伊拉里奥诺夫说,这个事故从侧面证明试验的组织工作做得不好,这是体制性问题。通常在进行试验或者军方从生产厂家手里验收潜艇时,最容易发生事故。在潜艇上有大量军职、文职人员和专家等混杂,很难有效做好组织工作。他回忆说,在苏联时代,造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生产三至五艘潜艇,而现在是五年才生产一艘。人们已经忘记了安全问题,丧失了专业知识。他认为,俄罗斯海军丢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据俄媒体透露,目前,俄媒体记者如果想到潜艇停靠的码头采访必须要申请要专用的通行证,否则任何人都根本无接近该码头。而据俄总统新闻局说,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总统梅德韦杰夫汇报了情况。梅德韦杰夫责成谢尔久科夫全面调查事故原因并抚恤遇难者家属。国防部副部长科尔马科夫及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已飞赴滨海边疆区潜艇驻地,展开相关调查。不过,要想全部解开这一系列的疑团,俄罗斯老百姓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http://187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1/10/19/3/11e2e3ed43dg214.jpg

    无聊、无奈、无趣!!

    作为驻俄罗斯的记者,我不可能不看到了俄媒体所谓“该核潜艇制造所用材料质量有问题,该材料曾在中国进行过采购”的相关消息了。此报道的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的假货导致俄罗斯此次核潜艇出事。之所以我没有写这个,是因为觉得此事实在是无聊。

    10月4日,驻伊美军两架直升机于当地时间10月4日晚坠毁。随后,美国媒体称,导致美军直升机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坠毁的重要原因是安装有假冒零部件――来自中国的假冒芯片。近年来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频繁发生直升机坠毁事件,这与假冒零部件的存在不无关联。这篇名为“危险的假货”的报道中还特地提到,由于这些假冒芯片被广泛应用到核动力航母、F-15战机和电脑网络中,如今美军面临着装备随时失灵、系统随时崩溃的危险可能。

     俄罗斯与美国,一对军事对抗的冤家,在高科技武器装备出事后,却一致地栽脏诬陷中国,埋怨中国假货,为何都拿中国说事呢?

    这明显是转移眼球,掩盖其错误,将祸根引向中国。俄美两国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出事后,都会引起国际国内的掀然大波。

   为了寻找替罪羊,为了理由上的“过硬”,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拿中国说事,是最好的推托理由。中国近年来,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的产品,中国全在制造。加之,前些年中国的确有一些生产厂商,出于赚钱的目的,生产了不少影响中国声誉的产品,还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抵制。因此,为了应付国内的“讨伐”,应付国际的讥笑,将出事“原因”找到中国,是他们最好也最简单的办法。同时还可以在推托责任的基础上顺便将“中国制造”贴上“造假”的标签,即可抵毁中国制造,又可以提高自已国家制造行业的竞争力。

    一箭双雕的事,何乐而不为?这就是俄美高科技武器装备出了事拿中国说事的根由。推托倒是非常方便,但俄美两国的精英们忘记了一条简单的真理:事物的内因才是根本,事物的内因决定走向与结局。

   无论俄罗斯美国的高科技武器是否装配了中国产品,都是不应该违背事物的内因,拿中国说事的。中国总不可能瞒过俄美高科技武器精英们,中国人独自能够为俄美高科技武器装配上中国的假零件吧?退一百万步讲,即便真的真的我的东西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那么俄美在收到中国产的零部件时难道就没有验收吗?

    高科技武器装备出了大事,却拿中国说事为其开脱,其实是愚昧的,是虚假的,是骗人的,是店大欺人,更是缺乏科学常识的表现。

    美俄的媒体精英们,动动你们那些老得不能再老的脑子好不好,难道除了有事儿没事儿地给中国抹黑,你们就不会点儿别的吗?想认真地提醒俄罗斯人,别一天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对,改一改你们那种“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臭毛病好不好。多学会一点自省,人会进步的,国家也一样!这一点,我们比你们强得多得多,这也是我们进步快的一个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