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读中国图书
--俄罗斯百姓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在莫斯科的地铁车站、公共汽车上、公园里、购物的队列中,记者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手不释卷的俄罗斯人。据说,1.4亿俄罗斯人手中的私人藏书就达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细心人做过统计,俄罗斯人平均每人每年要读55本书。
不过,据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联合代办处书展与宣传部主任亚历山大·沃罗帕耶夫对记者透露,“俄罗斯进口英美国家的图书就不多,而进口中国的图书就更少了,因为俄罗斯会中文的人不是特别多,翻译很困难。”据悉,从2001年到2006年,俄罗斯虽出版了1274种关于中国的图书,但其中引进译自中国作者的却不多。
一位汉学家曾不无担心地对本报记者说,“与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相比,现在莫斯科的书店里介绍中国的图书和杂志相对较少,这与中国的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如今俄罗斯青年人,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且很多信息非常片面。这种情况必须要重视,要想办法改变。”而如今,这种状况马上就要得到根本改观了。
9月5日上午,第20届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在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作为本届展览会的“主宾国”,中国的展台以其典雅的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展品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据记者了解,中国展位面积为1121平方米,分为接待活动区、奥运出版物展区、销售区等六个部分,这是历次博览会中“主宾国”活动面积最大的一次。中国参加这次书展的专业人员有340名,分别来自173家出版单位,他们向俄罗斯及世界出版人、俄罗斯民众集中展示外向型图书8000余种、2万余册最新介绍中国的图书,同时备有万余册(张)印刷及音像制品用于销售。
5日中午,刚刚参加完第20届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的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与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一同来到中国展区巡展。陈至立还代表中国政府向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赠送了全套500本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及其藏书书柜。更引人注意的是,中方于5日还利用此次书展的机会举办了李岚清系列图书版权转让暨国际版图书首发仪式。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亲自赴俄出席了个人著作《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新书发布会,并用俄语与读者进行交流,这成为了当天博览会上的一段佳话。
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向记者介绍,以如此大的规模参加莫斯科国际书展,这在中国出版界也是首次。在图书博览会期间,中方将组织70多场文化交流,包括“俄中出版文化联谊会” 、“俄中出版高层研讨会”、等大型活动。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爱好者还可以与到场的王蒙、莫言、余华等20多名中国著名作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陪同陈至立国务委员一起巡展的梅德韦杰夫表示,“这次展览对俄罗斯民众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中国出版的各种图书、文学新著、中国作家并参加与中国作家的见面会和研讨会。我相信,这种水平和级别的活动将有助于巩固两国人民间的联系、增加俄文书籍在中国的推广以及中国作者在俄罗斯的知名度,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
一位俄罗斯青年对记者说,“对于喜欢读书的俄罗斯人来说,我们能与中国图书‘零距离’接触,这是一种享受,我们把这次活动当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而正在进行的中国电影展也是我们了解中国的另外一个窗口。”
9月4日,中国当代电影展也在莫斯科开幕。据悉,此次影展将有《云水谣》、《阳光天井》、《可可西里》、《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天下无贼》、《嘎达梅林》、《上海伦巴》、《东京审判》等11部优秀的中国电影在莫斯科、大诺夫哥罗德和圣彼得堡三个城市展映。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描绘了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风貌,显示了当代中国电影人崭新的艺术探索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