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跟我一起骑游关沟(上)


标签:
fengge摄影旅游文化历史长城 |
关沟是什么?关沟在哪?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然而提到关沟上的几处著名景点,那中国人就妇孺皆知了,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第一,八达岭长城,国外政要,文体名流,来北京必要去长城,而这里的长城所指的就是八达岭长城。第二,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因一起老虎咬人事件,闻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三,居庸关,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就是在这里,并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天下第一雄关”实际上不止一个,另一个是甘肃嘉峪关,另外,“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关沟,就是链接这些著名名景点,贯穿南北的一条山沟。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沟位于北京市西北昌平区、延庆县境内,距北京城40多公里,长约18公里。西北起八达岭长城,东南止于华北平原,沟内常年有山泉水流淌其中,暴雨过后水量增大,形成明显的河流。
地理学上习惯将关沟作为太行山山脉与燕山山脉的分界线,沟东属燕山脉,沟西属太行山脉。然而,看起来两侧的山体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到底为什么这样划分?我想也只有研究地壳运动的专门的科学家才能说的清楚了。
说关沟,不得不提而且必须要重点说的就是长城--明长城在这里的防御体系。长城以北古称塞北、塞外,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且气候寒冷,不适合种粮食。而关沟最南端南口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无险可守。从塞外进入平原,只有之一狭长的山沟可以通行。因此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在这里修筑了复杂庞大的长城防御体系。从北往南,一共有四道长城,扼守住关沟,依次是八达岭、上关城、居庸关、南口城。层层设防,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多次抵抗了游牧民族的入侵。清朝统一了中国,版图扩展到了黑龙江以北,长城原来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不复存在,由于长期自然风化,年久失修,特别是人为因素,长城遭收了严重的破坏,大都面目全非,南口附近山体被采石开发,城墙拆除,仅仅剩下一两个城墙拐角孤零零立在山上,让人很是愤慨。
还有个要说的就是所谓的“关沟七十二景”。这里的七十二,我想是个虚数,实际上可能不到,也可能比七十二还多。到底包括那些,各家的说法并不一致,也没有个全权威的版本。而1909年,修筑京张铁路,开山凿洞,铺铁轨、架电线,工程浩大,连带长城,着实破坏了很多景儿。后来延庆、昌平政府各自统计,一共凑出来80多处景点。据说,有关部门组织人士实地调查,剔除已遭破坏无法恢复和实无所指的景点,增加新的景点。排除人为划界观念,编成一组新的“关沟七十二景”。
我想,这新的“关沟七十二景”到底有那些并不重要,找的全找不全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探索的心,在游览中找到学到知识,找到快乐。
下面,就跟随我,一起上路。
第一站,南口(可以理解为南口城或南口村)。
进村的标志性路牌

火车道穿村而过
南口城,好像是北城门,新修复的(原来很矮,大概也只有狗能钻过去,很奇怪)
影背墙,修的真是糟糕。

过了南口,就进山了,好像挺危险的,其实还好。
看出来了吧,我是骑车来的,汽车见了我都得躲着。




这个大古树,看直径得有4米,怎么也得有千年了,可惜中间都空了,树估计也死了:(

前面有个折叠车骑手,也是边起边拍,超过去一看,还是一位老同志。

第二站,居庸关。
这个怪石,就是去著名的”居庸关花海”(三年前,某报社潘姓记者,在这附近,拍了一组和谐号动车,穿越杏花花海,甚是优美)的路口的标志。这不几位“摄影家”刚刚从桥洞钻出来,一脸惺惺的样子,估计是没进去。

花海不让拍,那就拍拍居庸关,满眼的榆叶梅,也不错。

有位道姑也来这里游玩,为长城增加了几分古意和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