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的时间里参观人次达到了15万,总交易额2.5亿人民币!
这就是5月17日开始,19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沈阳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古博会”)最后的数据。本报记者通过3天的连续采访,发现2.5亿交易额背后存在很多耐人寻味的市场现象。如今“古博会”成为了沈阳古玩行业的一张名片,这里藏有巨大商机,如何让“古博会”能够更大、更强、更强则是留给沈阳收藏界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思考一:“东北特色”藏品被全球藏家认可
为期三天的“古博会”让鲁园周围的宾馆爆满,一房难求。
据记者了解,本次博览会在筹办及举办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全联民间文化艺术品商会、沈阳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等全国25个城市的古玩行业商会和古玩城的鼎力支持,以及辽宁省内各市古玩商会和收藏家协会的通力合作,更吸引到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的20多个知名艺术品公司及古玩爱好者、收藏夹。堪称汇聚了国内外古玩行业爱好者、从业者关注的目光。
全球藏家来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购东北特色藏品”。孙屹会长说:“本次博览会将结合东北地区的特点,着力突出沈阳及周边城市特有的民间文物艺术品,其中包括沈阳的清宫旧藏,辽国白瓷、辽三彩,岫岩的美玉,本溪的怪石、辽砚,抚顺的煤精、琥珀,阜新的玛瑙,朝阳的化石、赤峰巴林鸡血石以及东北红山文化等精品。”
记者在现场就看见一件酷似辽宁号航空母舰本溪奇石几经还价,最终被一位香港藏友以3万元的友情价买走。
孙屹会长说:“以前东北特色藏品不值钱,但是通过三届的古博会,东北特色藏品得到开始价格倍增,我希望沈阳的藏友可以在这个领域下点功夫。”
思考二:真红山藏品能突围吗?
思考三:“海外回流”古玩真的值钱吗?
本次博览会吸引到英国海嘉楼国际古玩公司、澳大利亚中国艺术品收藏中心、比利时中国艺术品回流、北京瑞典皇家、包氏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文化艺术品公司到参展会,并拟在博览会上展出海外归来的一些珍品,如清乾隆年间的贯尔尊、青花将军罐、官窑红釉高足盘等珍贵展品。
据记者了解,“古博会”现场一个15世纪的鎏金铜佛以80万成交。
孙屹会长提醒藏友说:“受到十二生肖兽首的影响,这几年海外回流的古玩价格都水涨船高,只有一说是‘海外回流’四个字价格就是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海外回流古玩都是精品,我提醒广大藏友要谨慎投资。”
思考四:“大众玩收藏”背后的投资尴尬
短短的三天时间里,第三届“古博会”就有15万人次参观,一时间让“大众玩收藏”成为了现实。
那么沈阳到底有多少人玩收藏呢?
孙屹会长说:“沈阳真的进入全民参与收藏的时代了!目前沈阳人已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古玩的收藏或消费行列中,相比10年前,人数至少增加了50%。人们一般认为有钱人才玩古玩,现在搞收藏的普通百姓也在急剧增多,他们玩不起贵的,就买或者收藏便宜的。”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要进入收藏市场呢?
孙屹会长说:“主要是现在百姓投资的渠道少,股市跌,楼市限购、也金价连跌,在这样的情况下,收藏的市场就热了,1万元也能投资,1个亿也能玩,再加上鉴宝类电视节的推波助澜。”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屹会长提醒广大藏友:“平时就应提前收集逛古玩地摊所需的各种背景资料,包括图录、手册、工具书等。要注意收集整理最近新上市货品来源、来源地的相关信息,最近市场的流行信息,最近各种藏品市场活跃程度的信息,新增市场的信息等。投资古玩要谨慎!”
思考五:古玩行业潜规则与现代商业道德的矛盾
商品保真、明码实价、完整售后服务体系,这些都是现代商业道德的体系。
但是古玩行里却有另两个千古以来的潜规则——“捡漏”和“打眼”。
孙屹会长说:“捡漏,就是相对低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形象的体现在‘捡’上。打眼就是,即便是经验老到的专家也有买到假藏品。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规针对古玩收藏市场,而《消法》也不适合古玩收藏市场。任何的古玩交易中都有可能出现‘捡漏’和‘打眼’的现象,我建议下一次古博会引入‘专家建议参考机制’,先普及收藏知识,然后帮大众提供参考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