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zu.net.cn 作者:
熊腊芳 王英洁
彭璟 日期:2012-4-21 点击数:496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曾经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灭绝师太?她现在主要从事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研究,听上去也很严肃古板而且另类。
就是文学院魏天真老师的这些身份,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让人产生十足的距离感。尽管同学们私底下都叫她“天真姐姐”,却因为她看似严肃的气场,不怎么敢当面和她开玩笑。那么,走近同学们口中的“天真姐姐”,又会看到怎样的一种形象呢?
这学期,魏天真每周要上13节课,连轴转的工作挤掉了她很多空闲时间,而在接到我们约访的电话后,她仍欣然同意了接受采访。
与天真姐谈到的第一个话题是有关于她的大学生活,而听到“大学生活”,她好像一下子没了采访刚开始的拘谨,身体后倾,微微仰起头,“大学的时候啊……”仿佛回忆起了许多的往事……
http://xgb.ccnu.edu.cn/UpFile/2012422202016904.jpg
一波三折的求学路
魏天真是1984年的高考生,那年是头一次考完就填估分填志愿,她对自己的分数“底气不足”,主要是家庭条件的原因,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从读中学时就对文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了”,但是中文系并不是天真姐最初的选择,“当初是想学法律或者新闻,向往着仗剑走天涯,伸张人间正义。”家在湖北,武汉大学就成了她的第一选择。然而最终来到华师,却是因为一个机缘巧合。
高考前夕,父亲因故去武大法律系咨询一些诉讼事务,这件事她本来毫不知情,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有人说她的爸爸去武大帮她找关系去了,所以“魏天真上武大法律系一定没问题”,这对当时的魏天真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于是她压根儿就没有填报武大,也没有跟任何人争辩。最后选择了华师,“当然了,也考虑到读华师国家给发钱”,她乐呵呵地补充道。
大学生活是平静而充实的。因为当时大学的课很少,所以有很多自主的时间,读书,成了她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时寝室七个人,一张大桌子,大家都在看书,要么就是写日记,整个环境很安静。”也是在这四年,她对文学的热爱越来越深。“后来想想,我之前想学法律和新闻也是被作家作品中那些正义豪迈的法官、记者所影响,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马克吐温和杰克伦敦,他们也是记者啊。”
当记者问道在她眼中现在的大学生与当时的大学生们有什么不同时,天真姐说道:“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压力太大了,大家忙于考各类的证件,却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大学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宜昌。“刚要踏入社会,就遇到潜规则”她说,“年轻嘛,气盛嘛,总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一怒之下只身一人出走海南,除了给那所才教了一个月书的宜昌七中的校长留下一封信,没有告诉任何家人朋友。“我爸爸后来说,当时要是知道,哪怕是用铁链子把我锁起来关在笼子里,也不会让我去的。”她笑着回忆道。在海南,她换了无数的工作,报社,公司,学校……跌宕的闯荡之路带给了她很多,比如成熟,比如沉稳,还比如知足、淡泊。
如果不是和一位朋友在1991年元旦时的一番交谈,也许她现在的人生会完全不一样。当时她向朋友申诉社会的险恶,和对校园生活的无限怀念,朋友说:“你可以再过回那种生活啊,可以考研回去啊。”这句话点醒了她,就在那一瞬间,她就决定考研,并于1992年考取华师现当代文学硕士。
大家所不知道的倔强、叛逆和浪漫
出走海南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冲动,其实她一直是一个感性又敢性的人。与学生眼中严谨的学者形象大相径庭的是,大学时候的她没有当过干部,没有被评过“优秀”,还经常逃课,“这就是我现在上课从不点名的原因。”说到这里,她爽朗地笑起来。
魏天真始终觉得,大学生应该有能力对自己负责,如果你读一本书能够比课堂上学到的多,我有什么理由强迫你来上课呢?
她还是一个很倔强很任性的人,也喜欢自我挑战。刚进大学时,拿到一个有四百多本书目的必读书单,她起先专挑那些大部头,比如四卷本的《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多夫》,和《复活》,可是很难读下去,于是不停地换一本再换一本,当她得出一个结论说“越是经典作品越难读”时,她的倔强劲头上来了,“我还非读完不可”,她说她最先强迫自己看完了一本厚厚的《复活》,然后强迫自己读完了几本厚厚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然后就越来越爱读外国的作品啦。
准备考研时,她对留校工作的同学说想报某位导师,同学善意地提醒她:“他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喽,你还是考选别的导师比较保险。”没想到她一天来劲了:“我就是选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做导师嘛。”同学没有办法,只好实话实说,他对学生要求很高的,你很难考上。可就是这句话,激得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考那个导师的研究生,这就是她的性格。幸亏结果是那一年那位老师根本不招学生,“否则真有可能考不上,这也免了我同学为我捏把汗。”
这些经历,确实很让我们吃惊,因为与课堂上她带给我们的印象完全南辕北辙。天真姐仿佛也感受到我们的惊讶,她问我们:“说了这些,你们也应该能够感觉到我是一个很倔强的人吧?”别人越是说她不行,她就越是要做成这件事以证明给别人看。
在大学的工作生涯中不乏压力,我们也很好奇天真姐有什么不同的排遣压力的方式,她的回答却再次令我们感到惊讶:几乎不看电视,很少上网,上网也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回复学生邮件,魏天真说,她最爱的消遣是旅游。我们觉得这很浪漫,她说:“没有啊。”
“最近这几年,每当我真的想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就到华师南门去买一张火车票,例如麻城、红安、蒲圻啦,反正是一个很近的地方,只要是在武昌南站上车,去哪里都有趣。反正我喜欢坐火车。”一个人或者和先生魏天无一道,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时间不允许,她也会和先生一起去汉口小巷子逛逛,于忙碌中追寻一份惬意。
教书:不仅是工作,更是兴趣
魏天真199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在刚刚建立的新闻系任教至今,现在承担着6门课(4门本科生,2门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这学期她一周要上13节课,因此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备课。但是她觉得“这样挺好的”,她说她很喜欢这种感觉,很充实,因为是兴趣所在。
新闻评论是她投入最多的一门课,“因为这不算是我的专业,所以需要我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和同学们一起进步。”这门课是在周一早上,于是她整个周末都在为这两节课做准备,虽然这门课已经上了有十五年,但是每次上课都像是第一次上课一样。
“因为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真的学到东西,我这是对我自己负责,只有尽力而为才可以免得心里不安。”最近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准备新闻评论课,她的颈椎病又犯了……
“专注,投入,费神。”这是她对自己工作状态的评价。
回忆过去,生活的经历还真是坎坷的。她说,当时不知不觉,现在居然感到了一些苦涩。应该是苦涩的,就因为自己的性格,一味地追求自我,总是叛逆,反抗,遭遇那些挫折也是合该受苦。不过,在经历了这么多风浪之后,她又觉得其实每一件事、每一道坎坷都是值得的,走的每一步也都是有必要的。
“要是说信仰,我从心底里觉得我什么宗教都信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因为这些宗教无一不是为了传扬宇宙的真理至善、倡导世间的大爱和宽容。我相信佛主、真主以及主,能够容纳我这样一个小小的泛信者。”
她说,她最常对伴侣魏天无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上帝,没有让我经历更严峻的考验。
许是经历过很多,许是本就处事不惊,天真姐的语气永远那么沉稳柔和。“那天下课,我在八号楼门口碰到天真姐,跟她打了招呼,她就对我笑了,笑的好灿烂啊,让人心里暖暖的!”11级新闻系的王赢男说。也许在学生心中,魏天真大多时候是一副严肃形象,而细心寻觅,便会发现在这背后的负责,倔强,浪漫,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