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与咕咚来了——兼谈B股市场大跌

标签:
b股 |
分类: B股沉浮 |
狼来了与咕咚来了
张 崎
伴随小孩慢慢长大,父母们的各种幸福指数也是逐步上升,每天睡前故事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狼来了”与“咕咚来了”。前者的主角是个不懂事的毛孩子,为了自己的快乐不断地欺骗他人,最后自食恶果;后者的主角是一群小动物,因以讹传讹的危险“咕咚”而盲动,好在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啥不良后果。
童话往往以通俗的语言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故事在股市上也经常以某种形式出现。周一沪深B股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两市B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跌停,各种分析甚嚣尘上。笔者看到的说法主要有这两种:一是外管局明年1月1日正式上线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新系统的上线将从技术上堵住个人超额购汇的漏洞,有些投资者对外汇资金进出市场有些担心而于今年底前了结,B股T+3的结算规则把这个卖出时点卡在了本周一。二是年底机构结算,虽然大部分B股投资者都是境内自然人,但仍有一些海外基金,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一旦这部分投资者集中抛售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笔者认为,不管是“狼来了”,还是“咕咚来了”,最多只是诱因,B股市场短期大跌主要是获利回吐所致。9月以来B股市场日趋活跃,深市B指涨幅超过30%,沪市B指最大涨幅超过60%,部分股票价格翻番,近期上证B指更是连续出现13天上涨,市场获利盘丰厚,这部分投资者随时可以兑现盈利。由于B股市场规模不大,当投资者操作方向高度一致时很容易出现单边行情,半年前市场的大跌和近几个月的上涨都是这种情况。
决定市场长期走势的主要是供求因素,由于B股市场不再有新股发行,再融资也已经停顿多年,且随着B股回购、B转A、B转H以及部分亏损股退市,筹码供给是不断减少的;另一方面资金供应却是源源不断,包括公司现金分红、上市企业回购股权和B转A后境外账户卖出结算资金自动购汇都增加了场内资金。随着近年美元汇率走强,越来越多的境内人选择资产的多样化购买美元,沪市B股是很不错的美元投资标的,深市B股虽以港元标价,但港币与美元是联系汇率机制,同样也吸引不少境内投资者购汇投资。这样,股票供给逐步减少而资金流入增加,对该市场估值提升有较大助益。
虽然短期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但笔者认为未来B股市场仍面临较佳投资机遇。一些公司B转A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开启了更多投资者的“寻宝模式”,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老树发新芽,通过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在原有平台上实现基本面的提升。
操作中,投资者宜尽可能避开短期市场调整带来的情绪扰动,立足价值投资思路,选择那些盈利有增长空间、分红收益率较高、估值较低的品种,兼顾AB股差价因素,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中线持有。由于历史原因,沪市优质B股企业相对较少,很多股票看似A、B股差价巨大,但不一定是B股便宜,而是A股太贵。股本大小的差异和A、B股投资者偏好的不同也导致两者存在价格差异,这种差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