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杂谈 |
股市“扶贫”要不得
张崎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的第二个扶贫日。国新办日前就扶贫工作进展和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的目标。
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按照这个新的标准,农村贫困人数增加了约1亿人。经过近几年政府部门的各种扶贫工作,贫困人口又下降了近一半,应该说成绩很大。但世界银行做过统计,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国际标准一般在日均1.5-2美元,美国的贫困线是日均15美元。根据目前的汇率,这个比2009年提高了92%的标准,相当于日均1美元。
另一方面,过去二十年我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却一直在增大,这也是贫困标准太低所致,通过提高扶贫标准,使得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扶贫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贫困问题与分配制度高度相关。某些地方进行开发性扶贫,把水资源、矿产资源都开发了,GDP增长很快,但当地百姓反而更加贫困,这主要是因为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
我国财政收入早已经突破10万亿元,今年预计较2000年增长约10倍,如果按照7000万贫困人口、人均2300元来计算,各级政府只需拿出1600亿元就可以全面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不过统计的数据也显示,过去10年我国用于扶贫资金总额不足3000亿元,扶贫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始终不到1%。
回到股市上来,虽然近期陆续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进一步回落,但也可以预期保经济增长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央行近期推出的信贷资产质押贷款政策,既可以对冲国际资本外流压力,也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近期随着股市行情逐步回升,投资者情绪也有所平复,预计未来更多定向宽松措施会适时出台,市场环境也将逐步好转。
笔者认为,证券市场过去更多担负了为国企“解困”的任务,这些年又开始为中小企业“扶贫”,但投资者却收获甚少,有些人甚至因为炒股返贫。笔者认为,股市“扶贫”要不得,重融资轻回报的情况要彻底改变才能让股市重现辉煌。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研究“贫困”与“不平等”问题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其实,股市也是个充满了贫困和不平等的地方,值得我们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各方更多地探索。朋友戏言,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扶贫标准从2300元上升到6000元,上证指数或许也能重回6000点了。(本文发表于2015年10月17日《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