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居安思危财经 |
分类: 债市经纬 |
CPI回落信用债大涨 仍需居安思危
张 崎
近期交易所债券市场表现火热,大部分信用债近一个月涨幅超过1%,收益率则持续走低,部分品种较年初下降了50个基点,目前存续期在5年左右的信用债收益率基本都在7%以内,且大多都在向6.5%靠拢。虽然与类似期限的国债相比仍要高出3-4个点,但考虑到债券发行量的增加,部分企业违约风险的上升,以及未来资金偏好的变化笔者认为投资者需居安思危,综合权衡。
从日前披露的统计数据看,3月CPI回落至2.1%,低于市场预期,短期加息空间几乎不存在,这也是债市表现较好的客观因素;而3月下旬银监会出台文件,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控制非标准债权资产投资比例,这也引发了资金对银行间和交易所“标准债权资产”的青睐。
不过周四央行数据也显示,3月信贷逾万亿,广义货币M2突破100万亿,巨大的货币依然构成长期通胀压力。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逾6万亿,贷款增加2.76万亿,广义货币增速超过15%,这些数据都比预期目标要高。
如何平衡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充分就业和汇率稳定这几者关系,依然是央行通盘考虑的要务。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中性已经明确,未来债券市场表现未必会像当前那么乐观。当然这也不是说债券牛市已经结束,而是建议投资者合理配置资产组合。如果是用杠杆放大交易债券的,过去一年多时间收益不菲,未来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杠杆比例;而长期投资债券的投资者如果没有更好的资产配置,可考虑继续持有风险相对较低的信用债。
虽然近期银行股受消息影响表现疲软,但已经披露财报的工建农中交五大行盈利出色、分红丰厚,红利收益率基本都在5%以上,整体估值较低。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甚至更高,如此高的权益回报率市场仅给予略高于1倍的市净率、6倍不到的市盈率,实在是多年罕见的投资机会。笔者认为,投资者适当配置部分银行股,可以作为债券类品种的补充,很有希望提升资产组合的收益率。至于配置比例大小,可以根据的风险收益偏好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