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过去财经 |
分类: B股沉浮 |
B股市场终将成为历史记忆
张崎
如果不是这两天大跌,沉寂许久的B股市场也许还要悄无声息地走下去,不会引起多少关注。
B股市场从1992年诞生,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这中间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更多的却是苦涩的回忆。
第一个十年(1992-2001年),市场几经起伏后,苦守其中的投资者盼来了B股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的消息。从 2001年2月19日宣布正式对内开放,到2001年6月1日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换汇购买B股,3个多月时间B股指数上涨约200%,此后随着大量外资逃离,兴冲冲入市的境内投资者深套在高位。
第二个十年(2002-2011年),B股市场更像一个弃儿。政策层面几乎毫无突破,10年来市场融资功能尽失,没有1家公司发行上市,相反有6家公司因连续多年亏损被摘牌。目前只剩下108家B股公司(有2家暂停上市),被戏称为“一百单八将”。《水浒传》里宋江苦苦等待被朝廷招安,而B股市场的投资者也同样苦等出头之日。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和国际收支环境的逐步变化,B股市场制度缺陷日益突出:原先筹集外资的目的已经成为过去时;同一公司A、B股同权不同价,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和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B股与A股市场功能部分重叠,又造成了监管资源的浪费,并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构成一定障碍。
笔者认为,B股市场筹集外资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终将得到解决,只是方式和时间未定。目前主流的解决思路是B股直接转A股,这种方案对于没有流通A股的公司,也就是所谓“纯B股”公司来说更容易解决,因为不存在A股股价波动问题。方案的主要障碍在于境外投资者的股权如何操作,以及如何避免引发A股股价的剧烈波动。笔者认为,前者可通过QFII托管解决,后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消化。至于外汇问题,目前B股市值不到300亿美元,不超过中国外汇储备的1%,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监管逐步放宽的今天,管理层应该能够协调出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虽然国际板推出在即,民间关于尽快解决B股问题的呼声强烈,但管理层并无表态。事实上每次有媒体就A、B股并轨内容作了报道,在引起市场波动的同时管理层的澄清就会很快出现。但是笔者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同一公司的不同种类股票不仅价值相同,价格也将趋于一致,这点不仅适用于流通A股和限售流通股,同样适用于流通B股,两者区别仅仅是股票标价的货币不同。
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仍然是上市公司业绩和分红能力,作为市场中整体估值偏低的品种,投资B股仍是居民外汇资金最佳的保值增值途径之一。短线市场的波动,或许有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但是套用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也许在下一个十年,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B股市场终将成为历史记忆。(本文发表于2011年6月12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