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靠天吃饭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投资者仍难以回避“靠天吃饭”的尴尬
张 崎
2010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平时都早一些。江南12月中旬一般很少下这么大的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气温也骤然下降,而冬天就在这场雪之后悄然到来。不过,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二十个寒暑之后,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回顾中国股市20年来的历程,应该说这是一条充满鲜花和荆棘的道路,既有灿烂阳光又不乏狂风暴雨,但风雨之后总能见到靓丽的彩虹。
20年前的 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不久,刚刚发布上证综合指数,当时仅有8家上市公司,连同之后成立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5家企业,两个市场仅有13只股票。而现在,两市已有超过2100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总值达到2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股市总值相当于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
从最初“姓社姓资”的争论,到目前发展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并将成为大国崛起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最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股东权利和义务割裂的问题;中小板、创业板的相继推出奠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则改变了市场只能单边做多才能赚钱的格局。此外,监管部门针对券商合法合规经营、追查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管理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但令人遗憾的是,投资者层面看还是难以回避“靠天吃饭”的尴尬。每到年底媒体都会进行投资者盈亏统计,今年的情况大概是六成的投资者亏损,两成持平,两成盈利。即便是单边上涨的去年,半数以上的投资者还是没有获得正收益。
中国股市过于看重融资功能,忽视资源配置功能。在现有的机构询价制度下,上市公司动辄出现上百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上市公司超募的资金也数以亿元计。场内资金大量流到上市公司,如果能够用于经营,实现企业绩效增长,倒也是一件好事,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超募资金存入上市公司账户后又转变为银行存款,相当于股市资金搬了一次家。另外,为了营造出赚钱效应,那些新股上市后往往还会有一轮爆炒,以吸引后来者高位接盘,这进一步助涨了市场的投机气氛。
当然,作为股票市场的核心,当前大盘蓝筹股2010年、2011年的预测市盈率(PE )只有15倍和13倍,就历史数据看估值水平也是偏低的。这说明当前结构化失衡比较严重,投机行为占据市场主导,而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完全起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向投资者索取过多,而付出甚少,不分红或者少分红的现象相当普遍,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在股市低买高卖博取差价。
也许,在下一个20年,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本文发表于2010年12月19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