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全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证券投资的第一准则
张 崎
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火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在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有时候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对隐患的漠视,如果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即便发生灾害也会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成功避险。
生活中的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股市的波动同样也会造成投资者巨大的财产损失。近期股市出现较大波动,在政府抑制通胀、货币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沪深综指一周多来已下挫逾10%,股票市值缩水约3万亿元。如果投资者没有适时退出,则前期账面盈利几乎化为乌有。
投资大师巴菲特认为,投资的第一准则是保住本金,第二准则是牢记第一条。令人倾佩的是,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在过去的45年里仅有2年亏损,而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我们很多投资者可能不屑每年20%的盈利,确实,行情很好的时候不少投资者资产翻倍还不止,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持续盈利呢?
以过去10年为例,上证综指从2000点左右下跌到1000点,接着先上涨至6124点,又跌回到1664点,2009年最高反弹到3478点后再度回落,目前为2800多点,10年累计涨幅约40%。按时间复利计算年涨幅约3.5%,算上未计入指数的红利收益,股市年均增值不到5%,仅略好于储蓄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为4.2%),与债券收益率相差不大(上交所2003年推出债券指数以来国债、企业债指数分别上涨26%和42%,年均增值3.4%和5%)。
笔者认为,决定投资收益的不仅仅在于上涨阶段,更在于下跌阶段的操作。以上面的例子,如果某位投资者在三次下跌阶段损失相当于指数跌幅一半,而两次上涨阶段盈利与指数持平,则其收益将达到惊人的4倍。
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入市10年的投资者都达不到这个盈利能力,即便达到这个水平,其年均收益率依然不到18%,低于巴菲特近3个百分点。
假定有一个“神人”,能够成功规避这三次下跌,而全部把握两次上涨,他的收益又是多少呢?笔者计算下来是11.8倍,年均复合收益率29%,纵观人类投资历史,只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齐达到过这个水平。
债券和股票是资产配置的两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前者具有每年稳定的利息收入和到期还本的保证,除非发生不能偿还的情况,一般持有到期不存在亏损的可能;后者分红回报不确定,也不会偿还本金,但可以分享企业成长,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后来者,也就是获取资本利得。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相对可行的投资安全准则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合理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本文发表于2010年11月21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