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命周期财经 |
分类: 债市经纬 |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配置资产
张 崎
债券市场周四放量走高,上证国债指数收盘报126.46点,比上日升0.05%,全天市场成交7.45亿元,同比显著放大。
从市场表现情况看,沪市37家上市国债约四成当天有成交,下跌的仅有010410;上涨的有12家,其中涨幅最大的是010303和010504,涨幅均为0.24%;持平的有3家。市场交易主要集中于2000-2003年发行的5家券种,约占全天国债总成交额的九成。
近期股市表现颇为火爆,指数低位反弹已经超过10%,不少个股涨幅超过20%,相形之下,上半年表现出色的债市表现平平,投资者不禁迷惑应该如何配置投资权重的问题。
笔者认为,债券和股票是资产配置的两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前者具有每年稳定的利息收入和到期还本的保证,除非发生不能偿还的情况,一般持有到期不存在亏损的可能;后者分红回报不确定,也不会偿还本金,但可以分享企业成长,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后来者,也就是获取资本利得,但市场的波动性往往会导致阶段性的资本“利损”。作为投资者而言,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
投资大师伯顿-麦基尔在他历久弥新的巨著《漫步华尔街》中诠释了投资的“生命周期理论”,即不同年龄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配置资产。他认为合理的权益类(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资品种所占资产组合比例等于100-年龄。
换句话说,一个20岁的年轻人,投资可以进取一些,配置的权益性投资可以达到80%,而对应的债券及现金类资产可控制在20%左右。相反,一个70岁的老年人,他配置就应该保守一些,权益性投资不宜超过30%,而债券及现金类资产可保持在70%左右。
不同的生命周期,消费较稳定地贯穿始终,而收入却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所以要有不同的投资需求和投资策略。青年期适合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尝试;中年期收入和财富都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理财投资的最佳时期;老年期投资组合要以稳健为主。
除了股票和债券以外,封闭式基金也是较好的投资标的。数据显示,2005年7月以来,上证基金指数从不到800点上涨到4200多点,累计涨幅约430%,按时间复利计算年涨幅约为40%,远远将股市和债市的涨幅甩在身后。封闭式基金大涨的原因,除了基金本身净值的增长外,这5年里基金价格相对基金净值的折价率从原来近50%缩小到目前不到20%,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未来封闭式基金难以出现过去5年如此巨大的涨幅,但总体看仍不失为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投资品种。每月有固定收入的投资者也可采取定期定额投资并长期持有的方式,同时保有部分现金以备市场波动时高抛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