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标签:
责任杂谈 |
分类: 股市杂谈 |
责 任
张 崎
最近有较多关于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报道,短短5个月时间集中发生了10余起,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唏嘘不已,有人因此更加指责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也有人说这是生态链末端的无奈;心理专家将其归结为新一代农民工的脆弱,而社会学者认为是经济转轨期社会公平问题的集中反映。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笔者在感慨的同时,试图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层面分析一二。
作为企业来说,除了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及时偿还债务、为股东创造回报外,上市公司还需要公开信息披露,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也逐渐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富士康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恒生指数成分股,2008年以来业绩连续两年下滑,股价今年以来最大跌幅就达40%,远远超过同期恒指跌幅,这里面固然有行业本身的原因,公司是否也充分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层面的影响呢?
我国多数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停留在以股东、职工为主的层次,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企业对客户、社区及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深交所倡导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着手引入社会责任机制,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而某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出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项目,行业内其他企业可能都会效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针对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偷工减料、虚假价格促销等危及消费者权益的维权活动不断增加,消费者也在成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之一。
证券分析师也在考虑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目前的公司估值分析系统,未来发布涵盖企业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方面的绩效评估报告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也将有力促进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
目前对于如何评估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应考虑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统一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意味着增加成本和义务,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牢固地占领市场。社会对企业的考量已经超越了传统上以价值最大化为衡量标准的阶段,承担社会责任成了对企业越来越强的外部约束力。今后股东投资上市公司,相信也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本文发表于2010年5月30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