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股市杂谈 |
定 投
张 崎
本周,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发售,仅仅是7月6日发行首日认购金额就超过100亿元,此后两天投资者认购热情依然高涨,基金发行仅3天即提早结束募集,规模逾200亿元。
与去年夏天基金销售门可罗雀、乏人问津相比,今年基金的销售形势非常火爆。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像现在动辄上百亿,年初基金发行规模并不大,往往一个月募集期截止仅有十几二十亿的规模。随着股市的一路上涨,基金销售也日趋活跃,银行储蓄存款通过认购基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股市,为指数走高加油添柴。
笔者认为,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空前泛滥,居民手里“不差钱”。新近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直逼25万亿元,而去年末这个数字还不到22万亿元。1999年底,居民储蓄存款大概是6万亿元,到了2004年底已经膨胀到近12万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一倍;此后的4年半时间,储蓄存款又翻了一番。
由于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而货币供应量的居高不下又使得未来通胀预期强烈,因此为储蓄存款寻找出路是老百姓非常迫切的需要。与此同时,证券市场回暖也给基金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多的资金支持了更大的市值。上周笔者已经提到,指数代表的就是市值,更大的市值意味着更高的指数,于是一个不断“自强化”的循环形成了。
居民储蓄通过基金间接入市,客观上也是投资者信心恢复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为个人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投资回报带来了可能。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净值普遍有40%以上的增幅,指数型基金增幅更为可观,投资者受益匪浅。
我们在看到收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风险,去年夏天股市在“维稳”声中跌跌不休,基金净值惨遭“腰斩”,基民变“饥民”,眼看着血汗钱日益缩水欲哭无泪,并誓言从此再也不投资基金。但是,有一些人还是坚持了下来,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进行“基金定投”,每个月固定投资,在一个更低的价格水平上认购了更多的基金份额。随着股市的上升,基金净值逐步走高,这是对他们的毅力的一种肯定。
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而采用基金定投方式将平滑投资成本,当股市盘整或是下跌的时候,由于定期定额分批承接,可以越买越便宜,股市回升后的投资报酬率也胜过单笔投资。对于中国股市而言,长期看应是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基金定投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理财计划。
定投虽能平均成本、控制风险,但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收益一般较稳定,定投和一次性投资效果差距不是太大,而股票型基金波动较大,更适合用定投来均衡成本和风险。
(本文发表于2009年7月12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