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 8月2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源自中国著名的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被称作“中国情人节”。据说,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夕佳节,她们都会精心巧制各种手工艺品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并获得美满的姻缘,“乞巧”的风俗就因之代代相传~
摄影/鱼非子
华子
封面题字/华子
珠村,被媒体誉为“中国乞巧第一村”,位于广州天河,仅从“天河”的名字就容易让人产生与“天仙配”有关各种想象。“乞巧”风俗在一些地区已日渐凋零,而广州珠村每年七夕的“乞巧会”却依然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办得饶有兴味、有声有色。“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写的这首《珠村七夕吟》,就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盛况。每逢乞巧佳节,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会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手艺陈列于桌上,作为献给七娘(七仙女)的贡品,她们巧手制作出各种奇巧玩品,表达珠村人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期望~
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项目以珠村明代建筑、珠村大祠堂“明德堂”为核心的五大馆组成的建筑群,以乞巧文化为核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融乞巧文化展示、交流于一体的乞巧文化博物馆,让乞巧文化在古色古香的古祠堂里更焕发出悠久、厚重的文化气息。7月29日,为期一周的广州乞巧文化节在珠村的七夕广场和乞巧苑拉开序幕,就随我们的镜头去看看这异彩纷呈的乞巧活动和巧夺天工的民间手工,一睹指尖上的广州七巧节~
《七夕》
张冠奇

[1]
天河珠村牌坊,珠村的乞巧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珠村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3]
七夕节的乞巧手工就从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开始演绎~

[4]
乞巧节前夕,各家各户就将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手工送往各展场,或乞巧苑,或大祠堂~

[5]
最大的七夕乞巧民间手工比赛与展览现场设在珠村小学体育馆,各地均有送展参赛,场面壮观~

[6]
小朋友用废弃易拉罐创意制作的“家俱”获得长者的称赞~

[7]
长者制作的生动有趣的农家乐吸引了小朋友的好奇~

[8]
有古朴清雅的岭南村景~

[9]
有精致小巧的米粒开花~

[10] 也有小珠穿制的金黄沙田柚~

[11] 有瓜子仁巧开的花朵~

[12]
也有瓜子壳等废物利用绿意的环保盆栽~

[13] 有珠粒串成的“翡翠白菜”~

[14] 也有面筋塑出的花篮~

[15] 有象征爱情的恩爱天鹅~

[16] 也有象征面包的瓜果杂粮~

[17] 有丰衣足适的精美绣花鞋~

[18] 也有五谷丰登的祈福场景~

[19]
有牛郎织女时农耕的微缩大场面~

[20] 也有农耕耕种收获的细致场景~

[21] 有晒谷风车吹满仓的丰实~

[22] 也有织彩披身的缤纷~

[23] 有莲藕瓜果香的丰收~

[24] 有合家同台饭菜香的温馨~

[25] 也有龙舟竞发的激情~

[26] 有残联巧手编织的手工义卖~

[27] 也有退休阿姨热情义买~

[28]
七夕广场上有一人下场独演,万众围观~

[29]
也有牛郎织女的儿女扮相登场,一片掌声~

[30]
有台前一美女独奏,有台后两小童风行~

[31]
有台上群妈热演,有台旁一姑独打酱油~

[32]
台下小朋友正期待着台上的表演,手中的喜鹊正期待着七夕去搭鹊桥~

[33]
乞巧苑里,牛郎与织女在七娘阁前化作了传奇~

[34]
明德堂七仙女的供案上也摆满村民的乞巧天工的手工供品~

[35]
这些精美夺手的七夕手工象磁铁一般吸引着小朋友的小手~

[36]
巧手做出的缤纷民族服饰也象磁铁一般吸引游人的目光~

[37]
在七夕佳节,中国乞巧第一村这些巧夺天工的乞巧手工就如一场古色古意的戏~

[38]
这戏就变化着演绎着鹊桥相会的不老传奇~
祝福各位博友过个浪漫如意的七夕节~
![会鈥溔献肘澋耐梁烂 <wbr><wbr><wbr><wbr><wbr><wbr>[猜谜揭盅] 会鈥溔献肘澋耐梁烂 <wbr><wbr><wbr><wbr><wbr><wbr>[猜谜揭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浪微博:鱼非子仨 欢迎关注交流~
------------------------------------------------------------------------------
其他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