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羊屎蛋--我的观点 |
俺们这个群,集中了中国互联网,不敢说几乎全部的精英,至少可以说很多精英,而且是顶级的。但很多大咖清纯得可爱。有位大咖竟然不知道“啪啪啪”是啥意思。我只好善意地婉转地提醒他:“我已经听到声音了,越来越响。”
这位老师仍一脸狐疑:“听上去很色情的样子。”
不是听上去,就是很色情!
互联网精英不知道啪啪啪,显得特别可爱,但如果不知道最近风起云涌的刷阅读量风潮,身为互联网人,我觉着不应该,但一位互联网大咖确实是第一次知道刷量工具,自愧“out”。我也善意提醒:“因为您不需要靠这个赚钱,但应该研究一下,这个很象很 有研究价值。”
当然,大家讨论的主题其实不是下流的“啪啪啪”,啪啪啪最多只是外一章,是佐料。俺们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事关中国互联网未来的重大话题:1.从技术上说,刷阅读量是否可以监测、制止?2.平台提供方是否真心愿意监测、制止?甚至能否通过第三方进行监测?
监测当然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但让平台方把监测的责任完全承担起来?
怎么可能!
老杨的观点:平台需要人气,公关和大号需要赚钱。于是成了今天这样全网嘻刷刷的局面。从长远看,如果平台方、公关公司、真正的大号全都遵守规则,各方肯定都获益。问题是,中国人压根就没有遵守规则的传统,谁守规则谁傻逼。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对于刷阅读这样的事儿,平台方不可能去全力监测。
在俺们中国,想堂堂正正摸着自己的良心赚钱,难呐!
中国互联网的天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刷出来的!
不信你看看那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多“虚拟”!
其实,何止互联网是刷出来的?
报纸发行量不是“刷”出来的?
电视台的收视率不是刷出来的?
网店那些闪亮的钻石,有多少不是刷出来的?
手机应用商店的那些个榜单,不是刷出来的?
又有哪个流行歌星及其他们背后的公司不砸钱打榜、刷榜?
电影票房就更不用说了。
大咖们继续将“刷”进一步升华:
综艺节目的笑声都是机器合成刷出来的;
对领导们讲话报以的掌声都是人性刷出来的。
只要有钱赚,国人啥都干!
在中国混,必须得有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