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耗材世界 解开心头疑云

标签:
it |
分类: 羊屎蛋--我的观点 |
打印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关注耗材价格也是人之常情。不用说其他行业的人,就算是我这个经常与耗材打交道的人,很多时候也是谁的价格低我就选择谁。我当然知道一些正牌厂家一直在呼吁使用原装耗材,但有便宜的兼容耗材,我为什么一定要使用价格更高的原装耗材呢?我相信这是耗材用户的普遍心理:我们可以选择原装耗材,但你得给我说出我选择原装耗材的理由啊!
上周末,笔者应邀请参加了在世贸天街举行的主题为“探秘耗材世界,共享绿色明天”的惠普原装耗材博主沟通交流会。来自惠普的耗材专家与IT、环保、健康、生活等行业的知名博主分享了惠普原装耗材在环保回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活动现场,我们通过精彩的视频和有趣的互动,亲身体验了原装耗材的最新科技和环保成果,可谓眼界大开:小小的耗材世界原来大有文章:耗材,往小里说,它关系着我们的打印质量、打印成本和身体健康;往大里说,它关系着我们的环境和地球的未来!
真正了解了耗材的秘密后,我只有一种感受:震撼!
随着打印设备的不断普及,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耗材”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对于它的重要性大家却知之甚少。据惠普工程师介绍,在打印成像的各个环节中,耗材是最为重要的核心部件,称它为打印机的“心脏”一点也不为过。以激光打印机为例,70%以上的成像部件都集中在硒鼓中。而惠普每年在打印系统上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拥有
再看我们日常打印的文件和图表,文字和线条都是由耗材里的墨水和碳粉构成的,其中蕴含的科技也直接影响到了打印作业的质量。原装硒鼓采用球形化学合成碳粉,熔点低,颗粒小且分布均匀,在打印时能精准地附着在纸上,显影为清晰锐利的文字和过渡自然的图像,实现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打印。而非原装硒鼓采用传统研磨型碳粉,熔点高,颗粒粗大且分布不均匀,无法精准定位,输出的文字边缘模糊。在打印时不能充分加热,在纸上附着不牢固,常有碳粉泄漏,不仅影响打印质量,还浪费大量碳粉,也容易引发打印机故障。
通过现场比较原装耗材和非原装耗材输出文档,我们直接体会到两者的巨大差异。原装耗材打印的文档,文字清晰锐利、灰度过渡自然,而彩色图片则色彩真实而富于冲击力。非原装耗材虽然声称能达到原装的品质,但实际打印黑白文档时经常出现字迹模糊、灰度过渡不自然、有明显灰点和条纹,彩色文档则经常出现色偏,而且打印品质随着打印量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对于需要细心对比观察才能发现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往往对于成本更为敏感。当下,非原装耗材凭借低廉的价格,“俘获”了大量用户。然而,非原装耗材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因为质量和稳定性的问题,在金钱、时间、健康方面产生非常多的隐性成本。
耗材专家建议客户随时关注掌握办公打印的情况,配合原装耗材使用,可将支出降低10%到30%,而非原装灌装耗材则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惠普耗材工程师也给我们算了一笔成本帐:
ü
ü
ü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揭露过让人触目惊心的非原装耗材黑色产业链。打着“环保”回收的旗号,小商贩从路边摊进行废旧硒鼓回收,到黑工厂进行“粗暴式”灌粉,并翻新美容,再贴牌发往批发商和经销商,最后堂而皇之地摆进电脑城橱窗。然而再过一段时间,这些耗材又会以低廉的价格被回收,然后进入黑工厂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在这一黑色产业链的各个流程,废粉、污水被肆意丢弃和排放,到处充斥着对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而对于大多数打印用户来说,日前京城里闹的沸沸扬扬的“PM2.5事件”可谓是不可不晓。如果是第一次听说“PM2.5”这个专业术语可能会让绝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称,叫“细颗粒物”,指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体的总称。其实,非原装硒鼓在灌粉过程中,由于硒鼓属于二次再生,密封性会大大下降,碳粉通过纸张带入定影单元,或长时间粘在压力辊上,很容易飞扬到空气中,造成打印区域的PM值上升,对用户的健康来说可谓是极大的隐患。
从长远来看,耗材选择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用户的利益,对于社会和环境更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次交流会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让博主自己动手进行试验,亲身体验原装耗材与兼容耗材的巨大差异,用真实的数据服人,相当于专家们给博主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教育课,让我们受益匪浅。交流会结束,大家如梦初醒,每个人脸上的惊讶神色已经说明一切。我相信他们从此以后,都会成为原装耗材的使用者和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