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宣布正式放弃围绕TouchPad平板电脑和webOS手机的所有运营以及准备剥离PC业务的消息,刚开始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当时我正在前往五台山的大巴上。可是,在五台山过了两天清净的日子后回到北京,上网一看,网上已经吵成一片,围绕惠普的这一宣布,各处传闻满天飞。有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有些所谓的分析,比如“向苹果投降”云云,简直可笑透顶。
对用户来说,受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影响而忐忑不安,我认为实在没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像惠普这样一家世界级企业,基于市场格局进行战略转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惠普将来实施怎样的战略,向何处发展,有一点是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的,这就是惠普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因为没有用户的支持与满意度,惠普的任何转型都只会是一句空话。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惠普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惠普从车库起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界奇迹,直到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惠普电脑居功至伟,最近几年的增长幅度同样惊人,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全球份额第一,年销售额接近2700亿人民币。
惠普电脑目前的运营利润率为5.9%,与其他业务相比,这个数字可能并不显眼,但也算不上很差的成绩,因为这一成绩,仍遥遥领先其竞争对手。惠普的供应链也为人称道,在行业内手屈一指。即使在iPad的冲击下,惠普电脑的出货量仍相当惊人,据我掌握的数据,平均每秒钟,惠普就会售出2台电脑!
据笔者掌握的材料,惠普PSG在170个国家进行运营,每年业务额达400亿美金,约占惠普全球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把PSG看成是一个财富榜上的独立公司,那么它的排位也会是在60位左右。就算是惠普将PC业务分拆出来,那么,这个新公司也是一个在全球排名60位左右的大公司,这个轻装上阵的公司的前景至少不会比继续呆在惠普大家庭中差。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惠普PC业务如何转型,身为用户,都没有必要担心。
虽然面对很多挑战,但公理公道地说,惠普的PC业务仍在有第不紊地进行着,仍然是健康的,而且仍是一桩令其他PC企业羡慕嫉妒恨的大买卖。说惠普仍是全球最佳PC企业,当不为过。当然,惠普深知自己面临的挑战,很清楚身为一家IT企业,在目前的形势下,不改革将是死路一条。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董事会开始探讨企业转型之道也就成为必然。
惠普为什么要转型?当然是为了企业更良性地发展。即使对战略作出一定的调整,也一定是为了巩固其竞争优势,为了惠普电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惠普目前的PC业务无论是分拆,还是出售,其在电脑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不会削弱。像惠普这样一家世界级企业,也一定会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誉,无论是服务、责任还是承诺,都应该不会变。否则,失信于用户,惠普就不用在这个市场上玩了!
有人说,惠普放弃围绕TouchPad平板电脑和webOS手机的所有运营,是向苹果投降。我不这样认为。一家大型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做出收购或出售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很多时候,收购是出于“战略进攻”,出售是为了“战略撤退”,而稍微懂点商战常识的人都知道,“战略撤退”和“投降”之间不能画等号。
谁都知道目前苹果风头正劲,在这个时候选择与苹果以硬碰硬,决非明智之举。惠普选择了韬光养晦,谁说不是为了明天的出击呢!从惠普的发展上看,这次即使将PC业务分拆,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对惠普来说,分拆并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惠普拆分个人电脑业务的计划是该公司第二次打算剥离一项核心业务以跟上形势不断变化的高科技产业。1999年,惠普分拆了其核心业务部门----测量设备部门,将该部门并入一家名为安捷伦科技公司的企业中。被剥离的测量设备业务中便包括让惠普公司得以发家且对其成功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从惠普分拆出来之后,安捷伦科技公司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测量设备公司。
正是拥有这样的成功分拆经验,所以,无论PC业务是分拆出来,还是继续呆在惠普大家庭中,惠普电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势都会得以保持,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对惠普来说,实现战略转型,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兴业务,令各大软件厂商垂涎,但云计算的真正发展,也不过最近一两年的事,各大企业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惠普在这个时候决定实行战略转型很有必要,只要励精图治,凭借惠普的实力,一定可以在新兴市场占据有利位置。惠普在这个时候公开披露战略转型的构想,恰恰说明惠普管理层敢于正视现实,采取积极态度,勇于开拓。
只要惠普做到服务不变,责任不变,承诺不变,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在IT新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一个全新的惠普,谁说不可能呢?我想起了中国一句老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也是改革的精髓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