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2011-03-13 21:51:36)
标签:

星座

维多利亚

火星

陨石坑

超高分辨率

it

分类: 羊屎蛋--我的观点

    到今年3月10日,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卫星(MRO)已经在火星轨道服役整整5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珍贵数据:共向地球传回大约有131万亿字节的信息和7万多张图片,其数量比所有其他星际探索任务传回的数据总和还要多。以下是十张最珍贵的图片。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1.尘暴痕迹

    这些弯弯曲曲的痕迹是尘暴经过时留下的,它们是由旋转上升的气柱扬起松散的红色尘粒,露出下面颜色更深、质量更重的沙子形成的。尘暴并非有害无益,它曾吹掉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上覆盖的一层尘埃。这张图片是在2009年8月24日拍摄的。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2.维多利亚陨石坑
    2006年10月3日拍摄的这张令人不可思议的图片,显示的是直径半英里(0.80公里)的维多利亚陨石坑。火星车“机遇”号到达维多利亚陨石坑5天后拍摄了该图。从图上看,火星车位于该陨石坑的边上(下方)。“机遇”号探索维多利亚陨石坑的任务直到2008年8月才结束。火星车上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目前仍在工作。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3.沙丘“雪崩”奇景
    去年冬天,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到火星沙丘“雪崩”的精彩画面。2010年1月27日拍摄的这张图片显示,一块干冰从2000英尺(609.6米)高的悬崖表面滑落时,激起至少3朵尘埃云团。干冰脱落可能是由火星冬季过去,春季来临,气温逐渐上升和阳光渐强引起的。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4.美丽的层叠物
    2006年11月8日拍摄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颜色深浅不一的物质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它们可能是在过去数百万年间慢慢堆积起来的,深浅分明的颜色可能是由火星气候的缓慢和周期性变化造成的。如果是在火星表面,这些物质层看起来不会是黄色和蓝色。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先拍摄出3种颜色的图片,它们分别是青绿色、红色和人眼看不见的近红外线。然后把这些彩色图片叠放在一起,显示出人眼可见的红、蓝和绿色区域,从而凸显出火星的不同地质特征。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5.正在降落的“凤凰”号
    2008年5月25日,火星勘测轨道卫星拍摄到火星登陆器“凤凰”号借助降落伞慢慢飘向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的画面。在拍摄这张图片时,该飞行器距离火星大约有472英里(759.61公里),并正以大约每秒2英里(3.22公里)的速度从上空飞过。“凤凰”号看起来像是即将落入直径6英里(9.66公里)的海姆达尔(Heimdall)陨石坑里,不过这只是透视图让人产生的错觉。其实该登陆器距离这个陨石坑边缘大约还有12英里(19.31公里)。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6.水样纹理
    2007年8月5日拍摄的这张图,显示的是火星南半球一个大深坑四壁上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冲沟。这些沟渠可能是由数百万年前火星上的液态水冲刷而成,那时的火星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潮湿。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7. 星暴蜘蛛
    每年火星由冬转春后,这颗红色行星上的季节性干冰外壳就会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干冰升华在火星土壤上雕刻出美丽的图案。2009年2月4日拍摄的这张图片里的图案,看起来很像枝状蜘蛛。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8.火星硬干酪
    火星南极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地方。永久性冰盖在地面上雕刻出平坦的螺旋形图案,行星学家亲切地称其为“瑞士硬干酪地形”。较高的地方是厚达30英尺(9.14米)的干冰。低洼区被认为是由升华(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的干冰雕凿出来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一直在密切关注这颗红色行星南极冰盖的细微变化。上图是2007年8月28日拍摄的。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9.冬季沙丘
    这些沙丘和位于中间位置的细碎波纹状图案是在2006年11月25日拍摄的。鲜亮的色调被认为是由二氧化碳或水结霜后产生的。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五年拍出十佳照片
图10.潜在登陆地
    火星勘测轨道卫星正在帮助下一辆火星车选择着陆点。2009年6月15日拍摄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4个最终候选对象中的埃伯尔斯维德陨石坑。该陨石坑紧邻一个蜿蜒曲折的大三角洲,三角洲被认为是可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的最佳证据。(杨孝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